郑鼎文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经师人师要合一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9月11号 21点 阅读 4873 评论8 点赞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经师人师要合一

郑鼎文

今天在搜孤新闻看到这样的标题:《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 习近平这样致敬“大先生”》,于是想到自己31年前所写的一篇小文,特此重发,以飨读者。

——题记

我国老一代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就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德,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教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在这里,徐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集经师与人师之职能于一身,显然是十分正确的。

经师人师要合一,是一切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经验。唐代韩愈曾把教师的任务归纳为“传道、授业、解惑”六个字,特级教师斯霞、于漪等人,也都强调教书同时教人。从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看,教师教学生,通过言传与身教,自然会把科学文化知识同自己的政治观点、思想作风传授给学生。教师对学生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必然是既做经师又做人师的过程,关键在于自觉地用正确的思想观点教育学生,春风化雨,长善救失。在新的历史时期吗,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就需要每个教师不只做经师,同时还要做人师。尤其在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情况下,把教书与教人统一起来,改善和加强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要做到经师与认识的合一,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挣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精神桎梏,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全盘负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其次要坚持为人师表。青少年学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模仿性较强,那些以身作则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衷心爱戴,从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再者要开拓视野,研究社会生活和青少年的新变化、新特点,使思想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古语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但事在人为,路在人闯,只要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完成经师与人师的双重任务。

                                       (注:该文曾发表于1989年8月13日《教师报》)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5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5人点赞

本文作者

郑鼎文

桑榆晚红,爱好写作,著书九本。 讲学四百场,受众百万人。 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陕西省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