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学习吴含章主任宣讲“科技和养老”体会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9月11号 08点 阅读 10606 评论30 点赞5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吴含章主任宣讲“科技和养老”体会

——老人喜欢有自己生活空间

任华龙

 

 

 

8月29日下午,吴含章主任和瑞福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传福、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王琴共同做客第一财经广播《财智讲堂》栏目。

 

含章主任从社会老龄化、老年人的抱团养老、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老小孩智能相伴的创新实践等方面畅谈了“科技+养老”话题。

我最近在撰写《老人推迟进入“最后一公里”的思考》文章,需要学习养老方面素材,对含章主任讲话极为重视。

 

反复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收获:

一、 老龄的界定有新认识——乐龄期

《老小孩社区》是老人的家园,应该说到了退休年龄即是老人了。男士60岁、女士55岁(也有50岁)。

按照联合国颁布的这个数据,老年人应该从75岁开始。

那么我国退休年龄与联合国的老人界线就有了差别。

 

含章主任提出一个新的老龄界限,刚退休到75岁以前,属于老人“乐龄”期。

我赞同含章主任的提议,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人寿命在延长,男士60岁、女士50岁,大部分人士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此时不论是在岗位上发挥余热,还是进入退休生活,他们都处于“乐龄”时期。

 

以本人为例60岁退休了,教育局返聘一年在教育学院工作。

一年后好几个单位邀请发挥余热,由于不是坐班制,可以在几个地方换一种形式继续为教育发挥余热。

一直到69岁健康不允许了,正式退了下来。

 

70岁进入《老年大学》,换一种形式进入老龄学校。

应该说70岁精神还是好的,我记得那时我背着电脑去网站学习音画,有一年暑期战高温,每星期中午顶着烈日去网站,而且心情愉悦,学习效果很好。

 

真正体力不支、健康衰退,我认为是78岁以后,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议“七上八下”年龄浅规则—浅析博客减少缘故》我调研了网上不少朋友,77岁还在网上,78岁离开网络不少。(点击下面图片可以看本文)  

     

含章主任认为80岁以后,需要轮椅辅助工具或进入敬老院。

每个人还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是有区别,80岁是一个重要年龄界限,是上海男士老人期望年龄。

本人踩上了上海老人界限,身体是明显衰退,目前还没用上辅助工具。

老人吗!这个年龄时期出现特殊状况,有的是缓慢发展,慢性病拖着五年、八年不少;有的是突然发生,笔者学校一位老师坐在沙发听着音乐走了,他那年80岁,这些都不足为奇!

 

二、 老年朋友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现在家庭生活条件都有改善,子女对父母重视精神赡养,经常会带着老人一起去旅游活动。但是子女缺少对老人了解。

老人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精神陪伴。

 

这个观点是含章主任讲话中一个要点,我认为这样思考与分析完全正确。

老年人喜欢有一个群居性的人群。

老人有老伴、有孩子,除了自己的身边的那一位以外,他更希望有更多的老伙伴。

 

我每星期去鲁迅公园散步,公园里有好几个群聚地方,都是大妈、老爸跳着广场舞,他们有固定场所,有固定的伙伴,跳得满头大汗,却是情绪高涨。

 

每早期三上午在鲁迅公园大门入口不远处,有一群上了年龄聋哑人聚会地方,他们像过节日一样聚群在一起,聚会老人虽然没有语言,不断比划着手势,我不懂他们手语表达什么意思,能够看出他们群居在一起无比快乐。(见下面视频)

 

有的人可能不理解我们“老小孩”朋友,每天会在固定时间打开电脑,去会晤从未谋面的朋友,在虚拟网络里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每天向虚拟网络朋友说说话,这一天好像完成了一件重大事情!

这是一种相互间的精神陪伴。

 

对老人来说,这种精神陪伴是非常需要。一旦老人缺少这种陪伴,会产生孤独感,这种陪伴叫关爱!

老年人的心态慢慢在变化,情感上释放是人的天性。

希望小辈们能够理解老人的心态,理解老人的精神生活。

 

三、 科技养老需要适老化改造

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养老事业不断与科技结合,需要不断研究老人实际需要,这个叫做适老化。

我们从大方面来说,老公房已经考虑加装电梯,就是适老化一个重要内容;小的方面,家庭里浴室加上一个扶手等,政府已经开始对老人需求进行适老化改造。

 

这方面《老小孩社区》是走在前面,老小孩为老人着想,博客里字体个性化放大,这一点在全国是领先了。

 

老人使用科技产品,要充分考虑老人的心态,要逐渐建立“群伙伴”。年龄老了,对新事物接受有一个过程,有的老人不希望再学习新科技,若有更多的老人使用,形成一种“气候”一种“环境”,老人们也会产生随从心里,跟着一起学习与掌握。

 

以本人使用智能手机为例,我以写作与制作音画为主,使用智能手机起步很晚,到了人人都在使用,我不用似乎跟不上时代落伍了,也跟着使用。

真的使用了,我使用效率比一般人更大,可以把写博、制作音画都能够与手机结合起来了。

 

老人接受新事物,需要引导,需要有良好环境,特别在科技养老方面有不少内容仍需学习。

 

今年上海市民政局推出了智能养老的12个场景,其中有一个场景专门是有老小孩策划,叫智能相伴。

我们采用智能电视、用智能屏、用智能音箱来为老人提供服务。

 

今后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场景帮助解决,这方面还需要普及学习,掌握性能,更好为老人服务。

吴含章的讲话内容广泛、思维超前,我仅初步学习,更多的内容仍需要有一个推广、使用、场景宣传过程。

欢迎老小孩朋友学习吴含章主任的讲话并与交流!

 

 

    点击按钮看每星期三上午鲁迅公园聋哑人群聚场景,是特殊人群一种情感需求

 

 

 

 

 

 

 

 

 

 

 

 

 


《我们都是健康老小孩》swf制作 手机不支持

 

 

           点击阅读笔者研究老人健康状况《议“七上八下”年龄浅规则》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55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55人点赞

本文作者

华龙

建设一个温馨和谐友善家园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