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淮海路vs南京路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8月18号 05点 阅读 11449 评论10 点赞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淮海路vs南京路 ——写在淮海路建路120周年之际

 

缪新亚

 

 

    在上海,许多人最喜欢把南京路和淮海路作比较。在我看来,南京路与淮海路的差别大的去了。

    首先南京路和淮海路“性别”各异:

    南京路是阳刚气十足的肌肉男,而淮海路是充满典雅美的俏佳人。早在10年前,黄浦与卢湾“撤二建一”时,笔者就写过一篇关于“洋场阔少”与“大家闺秀”的婚姻的美篇,把南京路比作“洋场阔少”,把淮海路比作“大家闺秀”也许正合适。

    南京路,十足的洋场阔少,昵称,经典男。他,高大伟岸,整整高出淮海路一头,风流倜傥,龙章凤姿,会让人陡然想起《诗经》里:"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的句子。

    淮海路,绝对的大家闺秀,昵称,精品女。身量自然比南京路低一截。她,靥笑春桃,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让人自然会想到“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的诗句。

    翻开上海20世纪30年代的地图,出现了沿洋泾浜两岸,一路向西的两条“平行线”,它们就是南京路和霞飞路。

    他们引导着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型,也成为上海市民物欲与情欲的风向标。南京路以百货公司和舞厅著称,而淮海路则以白俄商店、脱衣舞和妓女闻名。南京路和淮海路彼此平行,遥相呼应,俨然一对配合默契的男女舞伴。他们且行且舞,他们急切地追赶着世界时尚潮流 也引导着这座东方大都市现代文明的潮流。

    这两条马路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南京路是利用高楼和大型百货商场来炫耀阳具的男人。以人气的勃发,销售的坚挺展示着男人的阳刚之气。淮海路则更像是展示优雅身体曼妙曲线的女人。即使是一百年以后,淮海路还是以所谓“女性用品”著称,云集着以女装为主的众多服装店,有专卖女性用品的“妇女商店”,更有专售遮盖和体现女性敏感部位物品的“古今”、“万象”等专卖店。以若隐若现的香艳、性感演绎着女人的阴柔之美。

    上海人对南京路和淮海路,也自有自己的说法:“到南京路看风景”,“南京路有腔调”;“到淮海路品风情”,“淮海路有情调”。

    要知道,“风景”和“风情”到底是不一样的:风景是一幅幅画面,南京路人流如潮,高楼广厦,画面感十足;风情则是一阵阵的感觉,淮海路绿荫婆娑,潮男靓女,风情万种。风景重在一个“景”字,是静态的;风情主要看人,是动态的。 所谓看不倦的风景,读不完的风情,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上海人真的很私利:对于南京路和淮海路,在上海人早就有这样的说法:“南京路是专供外地人享用的满汉全席,淮海路则是留给自己享用的午后红茶。”私心、评价、感觉尽在其中矣!

 

 

    其次,南京路和淮海路的内在文化气质不同。

    南京路和淮海路都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马路,也都是上海商业的骄傲。

    这两条闻名中外的马路同样都是构成海派文化的经典性符号。但仔细品味,却也各有差异。其实他们分别体现着海派文化的不同方面。

    对于海派文化,学界本有“三源”之说:三大来源是江南城镇传统、英美商业制度、以及以法国为代表的欧陆文化。

    虽然英法两国都来自欧洲,但由于这2个国度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对外输出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英国人重视繁文缛节,世界上的大多数行政体系都是他们设计的。他们认为非常完整的行政体系是一种规矩,因此,英国作为欧洲曾经的“经济动物”,它融入上海本土社会的主要是英美商业制度,包括香港也是如此。在十里南京路你感受的是“十里洋场”的商业繁荣。

    法国人非常讲究优雅和浪漫,所以,当你置身法国,尤其是巴黎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怡然自得的文化气息。法国作为欧洲传统的“文化大鳄”,它进入上海本土社会时,也体现出法国文化的强大穿透力和融入度。所以淮海路更具法兰西文化熏陶的人文的气质韵味。说起淮海路,就会联想到绿树婆娑,时尚浪漫的巴黎风尚。淮海路最动人的神韵是以法国文化为标志的浪漫气息。

    当然,以淮海路为轴心的法租界,留下的许多法国风情,并非完全是由法国人传播的,其中一部分源于十月革命后,其中还有大批逃往上海的大批俄国贵族留下并强化着这种法式浪漫。

    当时法租界和淮海路周边都集聚着数量可观的白俄流亡贵族。他们在淮海路周边开咖啡店,卖面包、经营西餐和时装。 其实,当年的俄国上流社会也是完全法国化的。他们以法国文化为贵,他们到上海后就把这种传统带到了上海。上海以淮海路为代表的的法国文化实际上还打上了俄化法国文化的印记。

    如果说南京路是上海商业繁华的象征,那么淮海路则更多得表现为一种品位、一种风情。

    结论是南京路和外滩地区为核心的公共租界更具英美商业制度哺育的商业的特质,以淮海路和衡山路为轴心的法租界更具欧陆文化熏陶的人文的气质。

 

 

    再次,两条马路两侧的街区所呈现肌理与所覆盖的腹地的特质不一样。

    南京路本身确实气势恢宏,商业繁华,大楼足够高大,人流足够汹涌,但大墙背后都是些小街小巷,东面临黄浦江,背靠苏州河,空间有限,在外滩与南京路构成的“T”型街区结构中,周边的街区结构,无论从建筑组团,商业规模、居民结构与“T”字型的商业繁华完全不相匹配,周边密如蛛网的小马路上房屋低矮,居住的也只是普通市民阶层,商业散布着零星分散的小商小业,和不成规模的市井经济,与南京路的高大上落差很大,一句话,南京路没有与之一流商业相匹配的深广腹地,南京路上高楼商厦只不过是做生意“码头”,唱戏文的“戏院”、“舞台”而已。其实, 来者熙熙,去者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一切都是过客,土著居民素质并不太高,也并没有在南京路留下更深的人文底蕴。以至于目前以南京路为核心的外滩街道成了上海马桶最多的地区。

    对此,法国人白吉尔曾经有过比较公允而准确的阐述:“公共租界能够在外滩建立远东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和创设了诸多现代工厂企业;法租界这个在商场上不算合格的学生,却能造就更为优越的人文思想环境和海纳百川的文化品格。”

    淮海路,历经120年的文化底蕴已经融入了她的骨血,摩登、时尚、潮流是她是沁入的DNA,呵,淮海路2个甲子的岁月沧桑,迟暮还是佳人,年高依然贵族,归来仍然摩登!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紫藤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8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8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