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话医梦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难忘军营里的歌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8月01号 08点 阅读 12058 评论9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在“八一”建军节93周年前夕,在电视上看到听到多首革命歌曲“回放”,那熟悉的旋律倍感亲切和鼓舞,仿佛又把我带回到火热的、激情的、难忘的革命军旅那些年。

   1961年8月,我接受祖国挑选,应征入伍到南京军区守备某师的二营五七炮连当了一名战士,开始了我长达24年的军旅生活。尽管职务发生了变化,部队也多次调动,但有一个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在军营天天一日三餐要集合唱歌;训练路上、集中上课、看电影时连与连、营与营要开展拉歌比赛。在军营革命歌曲天天唱响,伴随着我们成长。

   最难忘的要数一日三餐前的集合唱歌。当开饭的哨子吹响,各班的值日到饭堂分菜分饭,各班集合跑步到饭堂前面集合,由值日排长或副排长整理队伍后,有事按排后就有指定的战士站到队列前指挥唱一首歌。《我是一个兵》《说打就打》《大刀进行曲》《三八作风歌》《打靶归来》等是唱得最多的,因为这些歌短小有力,大家饥肠咕噜都想早点吃饭。当然,绝不是随便哼哼,一定要唱得嘹亮、整齐,不然来一次“重唱”那就更耽误时间了。歌曲唱毕,值班指挥分班走进饭堂,也并不是一班一直走在第一个,而是轮流的。多年后,我回想这军营的饭前一首歌,就是告诉我们每个军人时刻不忘军人的使命担当“就是不一样”!

   最有劲的要数集中拉歌。当时,我们营几个连队分散驻扎在南汇东海边执勤,全营几个连队集中在一起活动(大多是会操或看电影)前的拉歌气氛热烈,那时那个连队都不甘示弱,每个连都有“拉歌员”、“指挥员”,全连都是“拉拉队员”。“一连,来一个”拉歌员喊一声,全连和一声,接着拍手声也带着节奏:“123、123、1234567!”当对方刚唱罢,我连拉歌员又喊“唱得好不好?”全连应答“好!”“唱得妙不妙?”“妙!”“再来一个要不要?”“要!”又是一阵“呱叽”(拍手)声。拉歌声此起彼伏,军歌声一浪高过一浪。有的拉歌员也来些风趣的:“稀里里、哗啦啦,自己不唱拉人家!”引起全场一阵烘笑。拉歌、唱歌,个个使出了全身力气群情激昂,这是革命军人集体英雄主义的生动体现。

   那时的连队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机。这些革命歌曲是由团政治部印发、培训,在部队教唱,如《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太行山上〉《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学习雷锋好榜样》《战友之歌》《小白杨》等。也有不少是从乡村的田野广播喇叭里的“每周一歌”节目听到,然后到新华书店去购买“活页歌选”,后来有《战地新歌》每出版一集我就去买来学唱。在连队我也担任过唱歌指挥,在营里任教导员到连队上政治课时也教唱过《说句心里话》《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等。我们军人唱歌嗓门大,唱起那充满激情的队列行进歌曲响声震天,但发音不准,有人戏说军人不是唱歌是喊歌,可在我们军人听来,这歌声就是一个个时刻听从党召唤的峥峥誓言!我们就是唱着《再见吧妈妈》《血染的风采》送战友奔赴自卫反击战前线;我们就是唱着《战友之歌》《驼铃》迎送着一批批新老战友……。革命歌曲那催人奋进的力量,伴随着我们去训练去施工,去站岗放哨、上战场!

   那时年轻的我,对革命歌曲有特别的爱、特别的情怀,特别地喜欢。为了保存它,我买来32开本的活页纸抄写我喜爱的歌曲,每一首歌曲的简谱都是用尺子认真划好线条,抄录得整齐、工正,十多年下来积累了上百首。84年转业时我把它带回家保存,那时,我因得了慢性咽炎,经检查声带增厚,唱歌高音发不出了。但工作之余翻出来哼几句,还会使我心潮澎湃。到90年大女儿考取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我把它送给了女儿。

   人民军队是座大学校,锤炼是多方位的,其中也离不开革命歌曲的熏陶。“八一”军旗高高飘扬,我在军旗下歌唱,我在军旗下成长,革命歌曲激励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革命歌曲伴我前行、再前行。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晓风残月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0人点赞

本文作者

老青话医梦

乐不忘形,悲不失态,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