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07月27号 09点 阅读 8003 评论8 点赞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挖竹笋
/黄发明
上:常言道:“一笋三吃”
时晴时雨,竹笋尤喜欢这样的天气,在阳光、雨水的滋养下,疯生狂长,一夜之间“婴儿”变“少年”。
就在这样笋季里,我参加了“安吉旅游挖笋野趣”之旅,天公作美,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雨,今天一早却是阳光普照的好天气。
高速公路上,飞驰的大巴,很快来到了竹乡安吉,在导游带领下,稍事整休,便开始登山。
巍巍山区,茫茫竹海,一眼看不到边,竹林在阳光下闪光,在春风中摇曳,嫩青的竹身,碧绿的竹叶,春意竹景,美不胜收。
我们手执笋铲,手提竹篮,沿着石路,缓步上行,穿梭于竹林之间,双眼紧盯山地,寻找竹笋竹迹。
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谈笑之间,都把旅游放于次之,却把挖笋置于首位,一则有趣,二则收获,规定每人可挖五斤免费笋,挖多了以优惠价补足差价,挖少了,也会补足五斤赠送。
挖笋看似简单,其实是技术活,没有一点经验,没有一点技巧,往往弄巧成拙,“阿王炒年糕,吃力不讨好”,既找不到,也挖不着,最多也是挖到残次品。
我想到小时候,在我家屋后,就有大片茂盛的竹林,为了使新竹有充足的阳光和空气,常把多余的笋挖去。我常跟着父母去竹林,耳濡目染,看到了一些诀窍,关键是不可随意下铲,否则就会切断笋根,或只挖到笋的上半只,将笋肉最丰富、最精华的部分留在泥土里,岂不可惜。
正确的挖笋方法是:看到泥土隆起开裂,下面肯定有笋,还没冒尖的,鲜嫩壮实,笋尖已经长出地面,其笋肉则较老些。然后,轻轻拨开泥土,露出黄绿色笋尖,观察笋尖弯曲的朝向:笋尖弯曲朝东,笋根也在东边,反之,笋尖朝西,笋根也在西边,拿起笋铲,瞄准笋根部位,快速轻巧一刀铲下去,一支完整的笋就到手了。这样的鲜笋,一定是身沾新鲜泥土,笋衣紧裹,不易剥落,笋身弧形,饱满紧实,惹人喜爱。
我挖了平平一小竹篮,计量6斤,除去赠送外,补了一斤的笋钱。下午参观了“竹子博物园”,这是竹子的生长、品种、功能、用途、诗篇等优秀丰富的竹文化展览,还领略了幽静而美丽的山野风光,太阳西斜时,登车回沪了。
当天晚餐,妻子做了一桌笋唱主角的笋宴。常言道“一笋三吃”,笋尖做冷菜,笋片拌黑木耳或马兰头;笋中段是笋的精华,做热炒,春笋炒香肠,油焖笋;笋下段则做成“腌笃鲜”。主食是笋丝、菜丝、肉丝炒面,味道好极了。
安吉之行不虚行,旅游挖笋两相宜;山林风光饱眼福,舌尖难忘竹笋味。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