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阅读习著思传统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7月27号 20点 阅读 10919 评论10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阅读习著思传统

吕万端

 

    我们这一辈,都熟悉当代伟人的著作,故称《毛泽东选集》为毛选,《邓小平文选》为邓选,亲切而简洁,仿此,本文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习著。

    习著第三卷收有一帧照片,是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166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这表明什么?说明法国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尊重,300多年前,法国人就研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人物孔子的著作思想。

    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在世界范围内纪念,名列第一是孔子。这表示什么?当然,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敬重。

    照此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理当得到传承和发扬。然而,回看历史,不无遗憾,沉重史实,发人深思。

    长话短说,繁事简述,回首百年,五四前后,面对列强威胁,国家贫弱,反思落后原因,寻求救国之道,一些人得出结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传统文化在作祟,而传统文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汉字。因此,要拯救中国,必须扫除旧文化,而要扫除旧文化,必须废掉汉字。于是,高喊打孔家店,废除孔学,甚至石破天惊地提出废除汉字,查看百度“废除汉字”词条,可见当时许多名流仇视传统的语言,如某文豪斩钉截铁地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汉字被废,传统何存!汉字可废,遑论其余!否认一切传统,鼓吹全盘西化,民族自信,几乎丧尽,传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

    然而,对传统文化的损害并未就此结束,几十年后,又发生了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先拿传统习俗开刀,鼓吹破四旧,破除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焚烧旧书,毁坏文物,横扫砸烂,近乎疯狂,后对传统经典下手,评法批儒,批林批孔,判定“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口诛笔伐,批倒批臭,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造成巨大伤害,影响深远,难于估量。此段历史我辈均为经历者,文化浩劫,令人痛心,感同身受,无需多言。

    幸好,天道循环,物极必反,文革极端孕改革,无路可走现新路,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政治经济,恢复常识,教育文化,回归理性,传统文化也受到应有重视,舆论给以肯定,国家号召传承,政府提倡利用,学界开展研究,虽然对如何评价还较笼统,对弘扬什么依旧空泛,对怎样传承仍然抽象,但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开通了,氛围形成了。

    十八大之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代表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作出全新阐释,认识达到新高度。阅读习著,强烈感受是,对传统文化十分熟悉,旁征博引古代典籍,涉及二十四史十三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对传统文化高度评价,与历史上践踏传统的偏激言论相比,别如霄壤;对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内容、发展方法,都作出崭新论述,对党史而言,可谓前所未有,就文字来看,可称耳目一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民族自信的基本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习著第一卷164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习著第二卷339页)

    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永不褪色,文化遗产包含丰富智慧。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习著第一卷170-171页)“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提炼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习著第三卷314页)“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著第二卷313页)

    这些文字,远非习著关于传统文化论述的全部,但已可清晰看出,习著对中华传统的重视,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科学态度,深得我心,广合民意,顺应时代,引领社会。每个关注民族精神思想文化的人,都会读而受益,都可获得启迪,增强民族自信,激发爱国之情。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