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闻史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股份制理念与浦东历史上的经济辉煌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6月29号 07点 阅读 10667 评论0 点赞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股份制理念与浦东历史上的经济辉煌

 

谷 梁

 

1842年上海港开埠,西方列强的大批洋商抢占浦江两岸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输入西方先进的技术与观念。一批爱国爱乡又具现代意识的士绅,不甘落后,参与竞争,学习、效法西方的先进文化,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上海海派文化。他们汲收西方先进的经营与生产方式之一,就是运用企业股份制的理念,促进企业的发展。

 

服务于“中国第一股”的朱氏昆仲

 

近代中国最早引入企业股份制理念的,是1873年创建于上海的轮船招商局,因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股”。

 

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是开埠后迅速成为中国经济中心、航运中心的大城市,但上海的航运长期被洋商所垄断,主要的码头与航道也被洋商控制。

 

为了打破洋商的垄断,求强求富,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于1872年12月向朝廷奏请“设招商局”,总部选址在上海。奏章获准后,李鸿章着手创办。而搞航运需要特别庞大的资金,腐败的清朝官府无力承办,靠几个巨商也难以支撑。于是,李鸿章引入西方股份制理念,以“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向民间发生股票。这种集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而称为“中国第一股”,同时,也带动了一批股份制企业。

 

1873年,招商局在上海正式开局,而招商局的首任总办,是浦东高桥人朱其昂。

 

 

招商局老股票

 

 

招商局开业盛典

 

朱其昂,江苏省宝山高桥(今浦东新区高桥镇)人。沙船业巨商。1872年,由李鸿章授意朱其昂,拟出轮船招商局章程二十条,规划出招商局的最早蓝图,他也是招商局的主要投资人之一。招商局创建后,朱先后任总办、会办,与其弟朱其诏一起,尽力于早期招商局的航运事业。1878年,朱其昂被任为津海关道,但未及上任即逝世。招商局的总部在浦西,但不少轮船码头在浦江之东的土地上,浦东的历史也见证了招商局的发展。而抗战胜利后的招商局理事长,也是一位浦东人,他就是“海上闻人”杜月笙。

 

 

黄浦江轮船码头分布图

 

 

招商局创办初期的轮船

 

 

招商局在浦东的轮船码头

 

 

抗战胜利后的招商局理事长杜月笙

 

股份制理念助推浦东民族实业发展

 

辛亥革命后,浦东地区的民族实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尤其是1920年至1930年的10年中,是浦东民族实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而发展民族实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电业、交通、冶炼、纺织、金融等实业,如没有充裕的经费保证,就无法实施。当时的政府又无法提供,不能给予支持。善于学习、效法西方先进经营方式的实业界先驱,创造性地运用股份制的理念,解决实业发展中最现实的问题。这批实业中,引用股份制理念最为成功的,当数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浦电公司”)与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川公司”)。

 

浦电公司的创始人为出生于嘉定的童世亨(1883—1975)。

 

1919年1月2日,童世亨与黄炎培、叶惠钧、钱新之、穆藕初等人集资10万元,在浦东张家浜入黄浦江的岸边建立发电厂。童世亨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浦电公司不仅是浦东地区首家民营电气公司,也是最早用“浦东”两字命名的大型民营企业。自1920年12月第一台煤气电机发电,经10多年扩容发展,其服务区域不仅在沿黄浦江地区,也扩伸至川沙、南汇、奉贤等地,还被国民政府评为“全国民营电业之楷模”,连年颁发荣誉奖状以资鼓励。

 

浦电公司之成功,除了企业家童世亨、童受民(童世亨侄子)的经营之道外,得益于股份制的推行。其股东大会制度健全,信息透明,理事会、监事会公推民主,每年一次的股东大会一直坚持到1937年。1937年3月29日在浦东同乡会会馆浦东大厦内召开的第19届股东常会时,已有股东440余户,代表15800多股,并推选出了新一届的董事会与监察人。可当企业再展宏图时,淞沪会战后电厂被日军强占,抗战胜利前又被日军洗劫一空。已无法在短时期内恢复当年规模。

 

 

 浦电公司创始人童世亨

 

 

童世亨亲手绘制的浦电线路分布图

 

 

《申报》对浦电公司股东会的报道

 

引用股份制理念的另一个典型是上川铁路。

 

1920年,黄炎培与浦东同人会中的顾兰洲等实业家商议,酝酿组建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川公司”),发展交通事业,开发浦东建设,建设资金通过招股集资的办法解决。1921年3月,黄炎培拟定了招股简章,定股金50万元,共1万股。1922年2月8日,工程正式动工。不久,决定在公路上改建铁路。1925年10月3日,上川铁路庆宁寺至龚路段建成建车,成为浦东近代史上一件大事。之后,铁路工程多次扩建,最后直至祝桥镇。

 

有了铁路,缩短了滨海地区到上海的距离,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连在上海的外国人,也常三五结伴乘火车到川沙、江镇、祝桥,组织乡间郊游,文化互动。

 

用招股集资,创设股份制有限公司,这正当时农村地区是大胆的创新,成功之举。1975年,经当时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决定,运作了半个多世纪的上川铁路拆除,路基改为上川公路。机车运至江苏海丰农场围垦农田运送石块,部分回炉炼钢。

 

 

发起创建上川公司的黄炎培

 

 

上川铁路庆宁寺站

 

 

铁路列车

 

 

留下记忆的火车头(存川沙镇)

 

从“上海郊区第一股”到“中国农村第一股”

 

很长时间内,在我国农村地区实行的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种容易引起“吃大锅饭”的体制,无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的地方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开始解放,改革开放起步。地处浦东的川沙县委、县政府也乘改革开放的东风,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少领域在上海市郊领先,尤其在所有制的改革方面,大胆尝试,转变观念,创造条件,推行股份合作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上海市的报刊也作了不少报道。

 

1984年,川沙县创办了上海郊区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川沙集城塑料厂,被称为“上海郊区第一股”的川沙集成塑料厂,很快以超越旧体制的优势,显示出勃勃生机。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制订了相关优惠政策,在首批25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基础上,又推出100家企业改制,并组织到深圳的宝安县沙井镇万丰村,学习考察万丰村率先实行股份制由穷变富的经验,回川沙后写出了考察报告,提出了贯彻建议。县委、县府转发了报告。

 

 

赴深圳宝安县考察农村股份合作制

 

 

考察报告

 

川沙县的股份合作制试点在全县推广后,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一批农民企业家,最突出的有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一股的“界龙实业”与上海申华股份联合公司。

 

“界龙实业”从一个不起眼的村办小厂,乘着改革的东风,在创始人费钧德的带领下,艰苦创业,敢于突破,发展成一家股份制现代化企业,成为中国包装印刷业的知名企业,费钧德先生也被评为中国当代的优秀包装企业家。1994年2月24日,“界龙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开了中国村办企业上市的先河,赢得了“中国乡村第一股”的美誉。

 

 

“界龙实业”创始人费钧德

 

 

界龙实业公司大楼

 

而创办上海申华股份联合公司的,是富有远见、勇于开拓的瞿建国先生。

 

1987年,担任川沙县孙桥乡(今属浦东新区张江镇)副乡长的瞿建国,辞去公职,创立申华公司。他引入企业股份制理念,向社会发行了100万元股票,与600多位(家)股东一起,盘下了行将倒闭的申华电工联合公司,成为上海市郊又一个成功的股份制企业。并成为证券市场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集中交易。第一批上市的史称“沪市老八股”中,就有申华电工,农民出身的瞿建国先生,也成为中国农民步入资本市场的标志性人物。2001年,瞿建国先生又在浦东创建了开能环保公司,从事环境保护和健康事业。2011年,开能环保又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居家水处理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今天的企业家瞿建国,又一次引用股份制理念,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创建了原能细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去实现企业家的又一个梦想。

 

 

知名企业家瞿建国

 

 

原能细胞科技集团公司大楼

 

由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勤奋实干,川沙县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全县村级经济的百万利润从1988年的40个增加到176个(1992年底),占全县村总数的54%,其中76个村利润超双百万,6个村超千万,最高的合庆乡庆丰村达到2115万,这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业绩。而全县财政收入以及出口创汇稳居上海市郊之首,江镇丝绸服装厂的创汇连续3年创千万大关,名列全国乡镇企业创汇之首。而川沙县上缴国家的财政,连续7年名列全国县级首位,这对国家来说,作出了贡献,也为浦东早期开发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中央领导对川沙的殷切希望

 

 

《川沙县改革开放文稿选编》中收录了多篇股份制报道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5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5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