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05月20号 06点 阅读 10405 评论5 点赞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耳石症及治疗
叶子
日前,居委工作的青年干部小周患了耳石症,看了几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这让我也不仅担忧起来。很多人并不了解耳石症,这是一种良性阵发性眩晕症,是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每个人耳朵的耳石膜附着耳石,因某些病因导致耳石脱离耳石膜,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淋巴的液体中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耳石就会随着液体流动而运动,从而导致机体的发生强烈性眩晕,数秒至数分钟,可随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人体每个器官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出现某个问题就会引起不好的后果, 耳石症简单说就是人的耳石从耳石膜上脱落,睡觉时脱落的耳石进入到半规管中,人位置改变时耳石在半规管中运动,导致出现迅速的流变和震动,致使人体大脑平衡感发生问题而眩晕。
对于西医药治疗,我只知可能有核磁共振排除,电脑复位等方法。这里结合我学习中医药,谈一点自己的认识:耳石症在中医称为耳石眩晕,耳石脱落引发眩晕耳鸣,并会有恶心呕吐症状和头重脚轻漂浮感等,系循环系统的一种病因。虽然有中草药可以服用,如茯苓、夜交藤、天麻、白术、山药、泽泻、陈皮、半夏、丹参、川芎、合欢皮、荆芥、防风、玉米须、柴胡、肉苁蓉、益智仁、甘草等配伍,但我认为这些药具有渗湿化痰、补益脾肾、宁心安神的功效,对耳石症患者眩晕有一定效果,但完全治疗必须手法复位,或手述取出耳石。
据中医书籍介绍,耳石症眩晕大多会集中在早晨发生,下午会有所改善;发病常集中昂头、左侧卧和附身低头时;患病者多有熬夜、坐姿不正、缺乏运动等因素造成脑供血不足,微循环受影响(前庭器官微循环,包括水潴留等);还有头部受过外伤、前庭神经炎、梅尼尔症和偏头痛等也会引发耳石症。少数耳石症患者能自愈,但脱落耳石的溶解的时日相对较长,而且病因未彻底解决,耳石还会发生新的脱落。
作为中医药人,我认为还是要相对多喝些白开水,以减低血脂浓度,改善血液循环,同时采用相对的人体运动,但少做跑步、跳跃等运动。在治疗中西医采用脑益嗪、非那根等药物,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大,中医采用中草药治疗、耳穴压豆治疗、针灸和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时间稍长一些,但副作用极小。
除保守治疗外,中西医还采用手术治疗,其手术没有太大危险系数,随着科学发展,西医还采用按临床设计一套患者头部位置变换的电脑仪器,进行操作的方法,成功率为百分之八十;除外还有体位疗法、管石解脱法、Epley复位法和CH-BPPV耳石复位法,据说效果比较好。
中医则是继承传统的双手捧头的手术复位,由于全凭手感操作,成功率相对低,这如同没有玻璃盒全凭手感玩滚珠入洞;如今可借鉴CT清楚知道耳石脱落的位置,再根据经验用双手运动进行合理操作,成功率就高些。
关键是治愈后,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熬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从而建立健康的自我保护措施,才能防止复发率。如今耳石症呈年青化趋势,这是值得注意的。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