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生威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游天下”之183-江西井冈山茨坪、茅坪、黄洋界、龙江书院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9月19号 14点 阅读 10194 评论1 点赞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井冈山是罗霄山脉中段,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五百里井冈以绝特瑰丽的地形地貌展现在人们眼前。五指峰是井冈山主峰,海拔1586米,因山峰并列如五指而得名。

 

 

               江西井冈山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261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苍茫林海,飞瀑流泉,融雄、险、秀、幽、奇为一体,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高山田园风光应有尽有。1965年毛主席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在1976年1月《诗刊》发表,同年2月底江西省上高县知青办组织我们30几位知青代表前去井冈山瞻仰,我是其中之一。

 

 


 

           江西井冈山

    茨坪镇在井冈山市中心,海拔820米,是井岗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主要景点有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红四军旧址及南山公园,挹翠湖公园等。1962年3月5日朱德题写"天下第一山"。《井冈红旗》雕塑高19.27米,跨度27米,寓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高高飘扬的红旗,中间镶嵌五角星、镰刀斧头和“井冈山”三字。

 

 

 

          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老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1958年11月筹建,次年年10月竣工。1962年3月3日-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在井冈山先后参观各革命旧址,并亲笔题写“天下第一山”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标。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重上井冈山时亲自审定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大纲。1972年1月初重新开放并恢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名。2005年9月29日新馆动工建设,2007年10月27日竣工开馆,同年11月5日对外免费开放。我在老馆里购买了几只竹制笔筒。

 

 

 

 

       江西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

    1950年在茨坪的东北山岗上建造了纯木质结构纪念塔。1951年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纪念塔,在塔顶立一泥塑红军战士雕像。1956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手持钢枪的红军战士雕像,塔顶正面有“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1972年拆除并将塔底扩大为正方形,塔高11米,塔的四面均镶刻有凹形“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塔前铺有水泥地面和水泥台阶,四周松柏常青、庄严肃穆。

 

 

 

 

 

          井冈山永新三湾改编旧址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井冈山永新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 、“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井冈山茨坪大井

    大井在茨坪西北面七公里处,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红军进驻井冈山的第一个村庄,至今仍完好保存着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1928年2月王佐率领地方武装参加工农革命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第二团第二营,从而壮大了革命队伍。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

 

 

 

 

          井冈山茨坪大井毛泽东旧居

     大井毛泽东旧居是一名广东木材商人建造留下的,因墙壁为白色,称为“白屋”,共44间,5个天井。1927年10月“山大王”王佐主动腾出自己的兵营给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居住。毛泽东送给王佐七十枝步枪,王佐回赠五百担谷子给工农革命军。毛泽东居住在东厢房,这房屋曾为红军医疗所,彭德怀、滕代远等人也曾在此居住和工作。1929年2月这栋房子被敌人烧毁,仅剩下一堵残墙、屋后的两棵树(常青树)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块大石头(读书石)。1960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冈山茨坪大井朱德旧居

      大井朱德、陈毅旧居与大井毛泽东旧居相邻约10米。1928年5月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由宁冈茅坪迁到这里后就设在大井村邹安仁家的一幢干打垒的祖屋里。军长朱德、军政治部主任陈毅经常在这幢房子里工作和居住。第三次反“会剿”失败后,朱德旧居被毁。1984年按原貌重新修建朱德旧居。

 

 

 

 

          井冈山茨坪大井红军医务所旧址

      大井还设立了红军医务所,免费给当地群众看病、治疗。在这里开始了对地方武装王佐部队的教育改造工作。1928年2月王佐率领地方武装参加工农革命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第二团第二营,从而壮大了革命队伍。大井的革命遗址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

 

 

 

 

          井冈山茨坪大井工农兵政府公卖处等旧址

     黄色建筑是井冈山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红四军军官教导队队部、红四军军械处、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等若干个职能部门的旧址,这排房子前是个小池塘。当时红军之所以把茨坪作为红色中心,是因为只有三条道路可以进入茨坪,而这三条道路都在两山之间,易守难攻。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

    茅坪在井冈山斗争初期是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是革命旧址相对集中的地方。红军后方留守处、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设立于此,还召开过湘赣边界党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毛泽东、朱德、陈毅、谭震林等经常在这里办公和居住。八角楼是一栋土砖结构两层楼房,因房子顶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而得名。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曾这里居住、办公,并在一根灯芯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

     这栋房子是当年保存下来的,墙上还存有当年红军战士写的几条标语,室内的陈列如床架子、桌子、砚台、油灯、茶几、高背椅等物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夫妇当年在这里居住时用过的原物。1961年3月国务院将此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冈山茅坪象山庵

     象山庵1713年始建,因庵后的山如大象而得名。座东北,朝西南,初建时设“大佛殿”、“达摩祖师殿”、“千斋殿”三个大殿,当时整个庵堂有99根大柱,香火鼎盛时曾有99个尼姑在此修行,是湘赣边界名庵。井冈山斗争时期是红军的重要活动场所,如红四军后方留守所、红四军机炮连、湘赣边界特委机关印刷厂均设在此,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党组织联席会议和湘赣边界第一期党团训练班也在此举办。

 

 

 

 

        井冈山茅坪象山庵

     1928年5月28日毛贺结婚(当时误传杨开慧已经牺牲),婚礼也在简朴的庵内举办。当地武装头目袁文才、王佐两人对这一婚礼看得很重,布置部下备了几桌极为丰盛的酒席。人们在后栋厅堂一边吃东西,一边说笑。新婚夫妇在象山庵住了两天,他们共怀有10胎,生了6个孩子,但只存活4个。子女分别如下:1929年3月生杨月花(原名毛金花),后寄养在老百姓家里,1973年被找到并确定身份。1930年生一无名男孩,夭折。1932年11月生毛岸红,下落不明。1935年2月生王秀珍,下落不明。1936年生毛娇娇/李敏。1938年10月在莫斯科生廖瓦(俄文名),不久夭折。

 

 

 

           井冈山茅坪谢氏慎公祠

      1928年5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谢氏慎公祠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宁冈、永新、莲花、遂川、酃县五县县委和茶陵特别区委,以及军队党组织的代表共60余人,会期3天。大会总结了半年来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大会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届特委会,毛泽东任特委书记。大会之后,形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1961年3月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冈山茅坪小井红光医院旧址

    1928年10月小井红军医院开始兴建,1928年冬建成。这是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两层木质结构、屋面是杉木皮盖的,共2厅32间。可容纳二百多名伤病员住院,取名“红光医院”。当时医院的医疗设备很差,经常缺少药品,医务人员自力更生,自制医疗器械,自己上山采挖中草药。同时,利用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药品,采取中西法治疗。1957年按原貌重建,1987年“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冈山茅坪小井红军烈士之墓

     1929年1月底,井冈山军民第三次反“会剿”失利,敌军在叛徒陈开恩的带领下,窜入小井村烧毁了红军医院,把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重伤员押到小河边的稻田里,全部活活枪杀。1951年将部分烈士遗骨迁到茨坪重新墓葬。1969年在原地再建一座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碑上书写着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1979年修建烈士墓和纪念碑,1988年9月“小井红军烈士之墓”为井冈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冈山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在黄洋界的山顶上,坐西朝东。碑高12米,长4米,宽2.8米,正面镌刻着朱德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题字,背面是毛泽东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60年10月始建,当时为木质结构。1965年冬,重新修建为钢筋水泥结构。

 

 

 

 

          井冈山黄洋界哨口(老火炬亭)

     “文革”期间朱德受到批判攻击,这座碑被炸毁。在原址上又新建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写的“黄洋界”三个字。1977年炸毁“火炬亭”,重新竖起了原来的钢筋水泥纪念碑。我们知青代表去的时候是火炬亭。

 

 

 

        井冈山黄洋界哨口

    在纪念碑的前面是毛泽东的诗碑,横碑高6.96米,底长10.94米,宽2.6米,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

 

 

 

             井冈山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哨口工事是1928年夏天修建的,由三个工事和一个瞭望哨组成。右边两个工事用以阻击江西宁冈方向来的敌人,左边一个工事用以阻击湖南方向来的敌人,山顶上的瞭望哨用以监视敌人。至今垒石堆积,一门小钢炮矗立在炮台上。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1929年1月底,湘赣敌军发动第三次"会剿",敌众我寡,哨口失守,工事遭到破坏。当地政府在1960年重新修复哨口工事遗址。1961年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冈山黄洋界

     茨坪四周一共有五大哨口,它们是五条通往井冈山的要道,山峰陡峭,峡谷幽深。分别是北面的黄洋界哨口,南面的八面山哨口,西南面的双马石哨口,南面的朱砂冲哨口,东面的桐木岭哨口,其中朱砂冲哨口是五大哨口中最险要的一处。这些哨口在万丈深渊中,景象十分壮丽。解放后当地政府对哨口工事进行了全面整修,建了纪念亭,修了简易公路,游人迂回而上可至总哨口旧址。我们知青瞻仰参观了其中四个哨口。这是哨口营房。


 

 

 

        井冈山永新龙市龙江书院

       井冈山市永新龙市龙江书院清道光二十年春(1840年)始建,清道光二十三年秋(1843年)竣工,它是宁冈、酃县、茶陵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书院因龙江得名。中间为门厅,大门门首悬挂"龙江书院"黑漆描金木匾,中厅"明道堂"为授课场所,后进"文星阁"可登高远眺,依次以天井相接。

 

 

 

          井冈山永新龙市龙江书院会师纪念馆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井冈山斗争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永新龙市龙江书院红军教导队旧址

     1927年11月中旬,毛泽东指示在龙江书院创办边界第一所红军教导队(即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培养部队下级军官和地方武装干部。教导队第一期学员100多人,教导队由吕赤任大队长。袁炎飞、黄天华任专职教官,毛泽东亲自担任兼职教员。下分四个区小队,每个区小队下设三个班。陈伯钧、陈士榘、张令彬、王良分别担任区小队长兼教官。“龙江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前身。

 

 

 

          井冈山永新龙市龙江书院文星阁

     1927年10月底,起义军到达信丰时朱德第一次听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消息。后在江西转战时,朱德又派毛泽覃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取得联系。1928年4月25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砻市,4月28日毛泽东也到砻市,立即带领几名干部赶到龙江书院,在书院门口和朱德同志第二次会见。大家一道登上书院的最高层文星阁,商谈了两军会师后的有关事项,并定下5月4日召开军民庆祝大会。

 

 

 

 

        井冈山永新龙市龙江书院朱德住房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发动湘南起义。4月初毛泽东与朱德在衡阳酃县十都第一次见面。4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抵达井冈山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全军万余人,枪两千余支。接着在宁冈龙江书院召开了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5月4日在砻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这是龙江书院的朱德旧居。

 

 

 

 

               井冈山永新龙市会师桥

      红军会师桥原为简易的木板桥,桥西为井冈山会师纪念碑,桥东为红四军建军广场,1964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大桥,现已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4月底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龙市胜利会师。5月4日两支红军走过会师桥来到龙市广场举行盛大的会师庆祝大会。1965年7月3日郭沫若来到会师桥,亲笔题写《会师桥》并赋诗《红军会师桥》。

 

 

 

 

         井冈山龙市红四军军部

     1928年5月4日根据湘南特委决定,将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参谋长王尔琢。辖3个师,朱德、毛泽东、陈毅分任第10、第11、第12师师长,共1万余人。不久取消师的建制,编为6个团。5月下旬第30、第33团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争,井冈山部队和南昌起义军余部为第28团、湘南宜章农民军为第29团、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为第31团、袁文才、王佐部队为第32团,共6000余人。

 

 

 

 

         井冈山永新龙源口大捷旧址

  龙源口大捷桥是座独孔拱桥又称“久大桥”,青砖砌成,长33米,高9.2米,宽2.5米。桥头两侧各立有两根高1米,直径0.2米的铁柱,上面铸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建”。 1928年6月23日清晨战斗打响,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指挥下在永新龙源口大败国民党军队杨池生、杨如轩两个师五个团,取得了龙源口大捷。“龙源口大捷纪念碑”八个大字是朱德1965年1月15日题写的。

 


 

小井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0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0人点赞

本文作者

虎虎生威

插队,读书,教书,退休。拿外地退休工资二千出头一点。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