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叟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网文和微信的写作困窘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3月28号 18点 阅读 5980 评论4 点赞1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引群组网友某帖:

前天,我写了一篇习作,当时觉得还有点意思。昨天回想起来,逐字逐句又斟酌一遍,认为“文章”写得实在不怎么样。我在想什么,我要说什么,可是别人能理解吗?人家可能认为晦涩难懂,语意含糊,很难看出来文章主题和作者意图。再加上大量使用错别字,谐音,某些完整的词语再用符号间隔开来,防止过于敏感。如果交给语文老师批改,能算你及格吗?

 

我是这么想的:

    你在想什么,你要说什么,又担心旁人不能理解,觉得晦涩难懂。其原因大抵如此:经验已经在你的大脑形成了一个“敏感区”,当你要把思想着的语言转码成文字的时候,这个“敏感区”便会同步激活,迫着你不破规,不越炬,疑忌多,讳莫深,刚键入文字旋即檫除,欲说还休,不可明言明语者,便须斟酌词汇或夹杂字母符号,“华洋杂处”支离破碎,弄得自己也看不下去,遑论他人阅读哉。——这是就技术处理而言。至于所议之题,原本禁区俨然,倘欲言说必得借古人衣冠故事新编,或化身禽兽在动物世界里寓言喻理,当然任何借代通假都存在局限性,难以表达作者的完整的思想,所以正如某君所言“很难看出来文章主题和作者意图”。

    “清风不识字”,“夺朱非正色”之类的杀身之祸虽然不至于(也难说),但“谈心”、“封号”、“训诫”等种种花样也未免让作者心犹胆寒。所以文章写完便顾虑“人家可能会认为晦涩难懂,语意含糊”。预料阅读效果既如此,且不如当私人历史笔记,藏之名山,但由后人解读。

    说到“解读”,我想,再过一百年、两百年,将诞生一门新的学问,名曰“中国网文兴盛初期的文字训诂学”,专工考据、注疏、释明 21世纪10-20年代的网上文章,这种考据、注疏也必须下苦功夫通晓一二百年前的社会文化背景并熟谙诸多历史事件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内中真谛,届时其列为中华“新国学”的一部分亦未可知也。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2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