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02月13号 07点 阅读 10258 评论13 点赞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漫谈“宅”家
顾红基
“宅”在家里,这句原本再普通不过的语言,现在变得非常时髦了。过去我们说“宅”,只是一般性地指个人生活习惯。专指那些整天待在家里不喜外出的男女,故称其为“宅男”、“宅女”,而如今的“宅”在家里,不同往常,因为它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宅”,使之上升到了安全防范的需要,社会秩序的保障。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上下联防联控,形势逼人,刻不容缓,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再心存侥幸。因此,为了疫情防控的大局,“宅”在家里,势在必行,你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非常时期非常举措,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至于“宅”在家里干什么?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国家不会干涉,更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细微要求。比如,“宅”在家的这段时间里,你吃喝拉撒睡怎么做,劳逸怎么结合,学习、体锻、娱乐活动怎么安排,具体的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作打算,各行其事;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人说,“宅”在家里,不能出去,除了一日三餐,洗洗刷刷,还能干什么?有人说,家里这么点地方,即使把窗前屋后、坛坛罐罐、犄角旮旯全翻个遍、摸个透,也用不了多久,长时间“宅”在家里怎么个打发时光?
于是乎,就有人趁机编出一些描述无聊心情的段子,比如“从卧室到客厅的观光旅游”、“鱼缸里钓鱼”,还有什么“为坚果列队”、“为草莓除黑头”之类的无稽之谈。家里怎么观光旅游?岂不荒唐!鱼缸里钓鱼又是做甚?更是扯蛋!但这些段子还是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广为传播。置身于网络社会,你不得不接触包罗万象的庞杂信息,不得不面对观点迥异的价值取向,关键在于你如何凭着自己对事物的领悟力和判断力,做好鉴别和筛选的功夫,滤除杂质,淘沙取金;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我认识一批老同志,他们虽都上了一定的年岁,但个个思想活跃、求知好学,对学术问题的探究,对文字写作的追求,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对摄影技巧的热衷,使他们的老年生活充实而快乐。我特别羡慕他们,也期望能像他们那样,但又学不来、学不像,求知欲和意志力差了一大截。因为我比较懒散,写点东西嘛,一有打扰就静不下来;看书学习呢,又耐不住寂寞。我好酒,每天必须喝上两杯,往往自己正儿八经订好的学习计划,几杯酒下肚就被忘得一干二净,于是,马上故态复萌,原形毕露,一切照旧,得过且过。其实,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千篇一律地刻意地朝着高不可攀的目标去努力。社会本身就是多元的,人海茫茫,你要找到脾气秉性和兴趣爱好完全雷同的,绝无可能。而正是因为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存在,才是社会构成的必要元素。
对于酷爱学习的人来说,有这么冷冷清清、安安静静“宅”在家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是老天给予的极其奢侈的馈赠。有的人利用“宅”家把中外文学名著恶补一通,有的人干脆潜下心来研读《孟子》、《史记》等哲学和历史著作。有个朋友前天打电话给我,说是前段时间一直没空,这几天好不容易把马自庸的《长安十二时辰》看完,收益匪浅,好不畅快。我听了不免惭愧,许多书籍我还是只闻其名而无缘拜读呢。
“宅”在家里,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可是正中下怀。平时为了练习书法经常靠见缝插针,有时还废寝忘食,现在时间充裕了,无论大小“二王”,还是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等名家字帖的临摹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书斋之中,一方天地,墨韵飘香,尽情挥毫。
“宅”家期间,适合于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有很多,如利用一些小型的家庭健身器械,传统的象哑铃、扩胸器等,比较新颖的有跑步机、健腹器之类的。其实,也可以是不借助器械的,如做广播体操、仰卧起坐、俯卧撑、下蹲起立,甚至包括练气功、练瑜伽、练八段錦等等,因人而异,因场地制宜,都是锻炼的有效方法。但室内锻练运动量不宜太大,适可而止。我想主要还是着眼于保持身体机能的平衡性和体态发展的正常化,如果寄希望于在这非常时期把自己练成个武林高手,或达到多年未曾实现而梦寐以求的大幅度减肥效果,未免有点理想色彩。
娱乐活动方面,听听音乐、打打游戏,这在操作上比较方便。在家里跳舞一般不具备条件,即使能跳也免了吧。在家里K歌?哪还有兴致。疫情汹汹,人心惶惶,恐怕有此“雅兴”的人为数不多。相比之下,倒不如看些近期热门的影视大片来得过瘾。有人在微信群里曾谈及最近观看的电视剧《新世界》、《庆余年》和电影《叶问4》等,闲得慌的话,不妨看看也行。
“宅”在家里,使许多人的正常作息规律被打破。原来因为要赶上班,规定时间必须被家人叫醒或被闹铃催醒,现在没有了外界的压力和催促,精神放开松弛,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那怕是睡到日上三竿又碍着谁?
吃的更不用说了,往常四菜一汤,现在一菜一汤,甚至榨菜、肉松、酱瓜都能下饭。简单点的话,速冻水饺、汤圆、方便面、番薯、玉米棒,凑合一下也过了。如果早餐一碗稀饭、一个馒头或面包算是不错了,再加上一个煮鸡蛋或些许水果就够丰盛了。同时,“宅”家也客观上迫使有些人平时在饮食习惯上的臭毛病必须改一改,比如,吃青菜只吃菜心不吃菜叶的,吃萝卜只吃胡萝卜不吃白萝卜的,吃肉只吃精瘦的不吃肥腻的,吃鱼只吃肚档不吃头尾的,吃鸡专吃鸡翅的,吃鸭专吃鸭脖的。而现在的条件下,那容得你随心所欲。有得吃已经不错了,还挑肥拣瘦的,还嫌淡怕咸的,还要饭菜可口、五味俱全的,哪来那么多讲究?
总而言之,“宅”在家里,无论是有所收获还是有所失落,无论是悠闲自在还是痛苦煎熬,都是为疫情防控作贡献。“宅”家的日子终有尽头,它是一种非常规的应急状态下的无奈之举。我们由衷地希望,“宅”在家里所付出的代价,能够真正为缓解疫情的扩散,阻断病毒的传播,并为防控阻击战取得最后胜利起到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注:题图源自网络
信纸作者:茹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