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豫园 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座文化地标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11月30号 13点 阅读 9861 评论10 点赞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豫园   听涛阁 

 

      2019年11月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上海豫园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夫人布丽吉特。傍晚时分,华灯初上。豫园内水廊轩榭,光影生辉。马克龙夫妇抵达时,受到习近平和夫人热情迎接,两国元首夫妇互致问候。

  两国元首夫妇偕行游园,宾主不时驻足,观赏江南园林优美的景致。两国元首夫妇在“古戏台“还观看了昆曲、越剧表演。中国艺术家们用昆腔演唱了法国喜剧《椅子》选段。

       然后,两国元首夫妇在玉华堂落座品茗和交谈。习近平说,欢迎马克龙总统再次访华并第一次来上海。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进步的缩影,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演变。希望这次访问有助于你了解上海、了解中国。我和夫人选择在豫园款待总统先生和夫人,希望你们能领略中华园林之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马克龙感谢习近平和彭丽媛为他和夫人作出的热情周到安排。他赞赏并欢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互利共赢。马克龙表示,上海令我惊叹,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的开放与未来。

                                                                                            (以上文字均来自新华社报道)

     豫园

      建于明代,至今已有460年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豫园。规模宏伟,景色佳丽。古人美赞豫园为“奇秀甲于天下”,“东南名园之冠”。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上海豫园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夫妇抵达时,受到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热情迎接,位置在点春堂和凤舞鸾鸣小戏台、和煦堂围合的广场上。

 

11月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上海豫园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夫人布丽吉特。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这里是豫园中非常有特色的最为开敞的景点之一。广场面对穿云龙墙。倚墙成排群植银杏、黄杨、盘槐、罗汉松、桂花和有一百多年树龄的茶梅等花木,呈弧形的围墙上,有一条作腾飞状的龙,龙首威武,龙身呈婉曲延伸的波浪状,在墙脊上起伏,蜿蜒游动,似游龙穿云,有着极浓的动感韵味。

 

穿云龙墙

 

      现在介绍豫园内点春堂、玉华堂和古戏台三个景点的风采。

 

      点春堂

      点春堂,建筑宏丽精美,高敞轩昂,五开间大厅,堂中悬挂清 画家任伯年绘制的巨幅国画《观剑图》,堂内隔扇有精致的木雕图案,东西两端各有两幅精美的泥塑漏窗,图案是凤凰、孔雀及“八仙过海”的热闹场面,洋溢着吉祥如意瑞福的气息。

      清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七日,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将点春堂作为城北公署的指挥部,此为上海唯一的小刀会遗址。现堂内还陈列着小刀会起义军使用过的武器、自铸日月钱、颁发的文告等历史文物。

      点春堂的金字大匾系清 沈秉成书赠,沈系苏淞太兵备道。堂名“点春”一说是出自苏东坡词“翠点春妍”;又说是出自温庭筠诗:“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院春”之“点春”,意即,在严冬中傲放绽开的寒梅,是春天即将来临的前兆。

      点春堂是逢年过节全家团聚欢宴或招待宾客宴请之地,而且前面还有一个小戏台,两者是一个紧密的组合。

 

 

 

 

 

 

 

点春堂前   清代石狮一对
 

      凤舞鸾鸣

       豫园点春堂前的“凤舞鸾鸣”系一座石结构的小戏台,又称“打唱台”,建筑镂金错彩,精巧玲珑,轻盈飘逸,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戏台为方形,结构为四角立柱,台顶有藻井,是上海市区保存完好的清代戏台之一。打唱台四周环境十分优美,三面环水,是依山临水之阁,半跨池上,花木掩映。打唱台东南侧有一座假山,名“抱云岩“,水从假山下石窦中流入水池。据载,当时园主家中养有昆曲和评弹两个戏班子。因此,平日闲时全家人坐在点春堂内看戏,每当逢年过节、喜庆时,园主总在点春堂设宴招待宾客,一边开怀畅饮,一边观看戏台上的精彩演出,其乐融融。

 

 

 

 

 

小戏台屋顶上的鸳鸯翘角

 

      和煦堂 

      和煦堂 是一幢方形建筑,与点春堂、快楼、点春池、抱云岩假山、穿云龙墙一起形成一个以山水为中心的围合空间,这也是点春堂景区的构图中心。“和煦”意为春天的阳光温和。这与点春堂之“点春”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点出这一景区是以春天为主题的内涵。和煦堂陈列的家具都用榕树根制作,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雕刻精美,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均甚高。

 

 

 

 

 

 

榕树根雕家具

 

      快楼

      快楼 是一幢二层楼建筑,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外形轻快、秀美、灵通,似空中楼阁,是点春堂景区的制高点,登高而望,大假山和豫园全景可一览无余,心境十分愉快,故名快楼。延爽阁雕栋画梁,十分精致。

 

 

快楼与抱云岩假山

 

 

 

 

      玉华堂

     玉华堂是园主潘允端为欣赏玉玲珑而建,也是他的书斋,系潜心看书、作文、攻读之处;亦作会客、议事之用,是豫园的主体建筑之一。因玉玲珑是“玉之华者”,故堂名取玉华堂。玉华堂的“玉华”两字采自明代书画家文徵明之手迹墨宝合成。室内的书桌、方桌、靠椅、躺椅等都是明清时代制作的红木家具。书房家具的摆设也都按照明代时书房的格局。玉华堂前对植的两棵白玉兰树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树龄。花开时,满枝白色繁花,清丽典雅,暗香浮动,沁人肺腑。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  玉华堂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夫人布丽吉特。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玉华堂周围山水林木景观

 

 


 

玉华堂匾额的“玉华”两字采自明代书画家文徵明之手迹墨宝合成

 

 

 

 

 

书房家具的摆设都按明代时书房的格局

 

      玉玲珑

     玉华堂前有一开阔的平台。江南名石、豫园镇园之宝“玉玲珑”与玉华堂隔池相望。玉玲珑是宋徽宗时花石岗流散之石,是著名的江南太湖石,该石玲珑剔透,皱漏透瘦,为一奇峰异石。玉玲珑以粉墙为背景,在两侧花木的陪衬下,更显秀丽、灵逸之美。

    玉玲珑在中国园林置石中属于特置和独置石峰的表现形式。独块石峰者,即独立成型,体量较大,具有完整的自然和艺术的造型特征,它孤峰鹤立,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玉玲珑高5.1米,宽2米,重约6吨,系北宋徽宗时“花石纲”之遗石。在明代时,此峰原在浦东三林塘太仆寺少卿储昱之南园中,因储家之女许配给园主潘允端之弟潘允亮,结为亲家,女家就将玉玲珑陪嫁至潘家。不料运输过程中,江上适逢风浪,舟、石全沉入江底。后从江中捞起,因此石太重难以搬运,为走近路,就凿开城墙。凿开城墙之处,后就筑成“小南门”。

     太湖石玉玲珑色泽自然,曲线流畅,外形具有“皱”、“漏”、“透”、“瘦”于一身之美。体形上大下小,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清丽纤腰、灵秀幽雅,具有秀美、婉约、修长、阴柔的风韵。所谓“皱”,指石的表面上凹凸皱褶密密麻麻,起伏纵横交错之纹理遍及全身。“漏”、“透”,纵向立峰之湖石多嵌空之洞穴,多相通之穿眼,前后左右上下之大孔小穴宛转相通。“瘦”,指峰石的身段、体态,纤腰秀挺。该峰石玲珑剔透,一枝独秀,周身多孔,窝洞环通。从石的顶部倾倒一盂水,会洞洞涌泉;从石的底部点燃清香一炉,会孔孔冒烟,瞬时烟云缭绕,如入仙境。玉玲珑前有一泓池水,水映奇峰,山水相依。玉玲珑在粉墙和右侧桂花、白腊,左侧枫树及墙后的梧桐、海棠、黄杨、柳树等树木的衬托下,更显峻峭秀美,飘逸流畅。玉玲珑具有高贵的艺术品位,使豫园满园生辉,为镇园稀世之宝。

 

 

玉玲珑

       豫园中的玉玲珑并非单峰展示。为使玉玲珑不显孤单,更突出主体,在其左右特置二峰,形成主峰、次峰、配峰的三峰并立的格局。主峰玉玲珑比次峰高,次峰又比配峰高。平面布置上高低错落有致,体量大、中、小搭配匀称,比例确当。三峰同置主次分明,更显玉玲珑这块奇峰秀石妩媚清丽,楚楚动人。

 

 

 

 

                                            玉玲珑 主峰、次峰、配峰,三峰并立的风姿

 

      古戏台

     古戏台建于清末,是1974年从上海闸北钱业公所内移建到豫园,面朝还云楼。东西两侧增建二层楼清式看廊,中间有一广场。这里是演出传统戏曲的理想戏苑,环境幽雅,古意盎然。古戏台金碧辉煌,戏台正面有狮子、双龙戏珠、凤凰、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刀笔精致,栩栩如生。戏台顶部的藻井呈圆形穹窿状,上有双层圈和20道弧线相交,四周有28只金鸟展翅欲飞,中间是一面圆形明镜。藻井的视觉效果华丽精美,且有良好的音响效果。 古戏台总面积达600平方米,两侧石柱上有对联一副,为昆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手迹:“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

      戏台对面的还云楼上下两层都可设贵宾专席,全部座椅为清代的太师椅和茶几。戏台东西侧设双层看廊,全部安放仿明式的红木靠椅和茶几,共设有200个观众座位。戏台院落中有一块重1吨的金砖。金砖非用黄金制成。过去专为紫禁城使用的金砖,用特质泥、复杂工艺烧制成,质地细密,表面光滑,敲之有金石之声,充满了高雅的氛围。

 

 

 

古戏台 西侧看廊

 

 

                                                            还云楼

 


 

                                                    还云楼二楼陈设

 

演出结束后,两国元首夫妇在古戏台前与演员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两国元首夫妇在湖心亭 九曲桥前亲切话别   新华社记者摄

 

                              (“湖心亭-九曲桥-荷花池“建筑群的介绍,见上期博文)

 

        豫园,原是明代潘允端的私人花园。园主潘允端字仲履,号充庵,明 嘉靖年间任南京部主事,后因主持漕粮储运有功,升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竺江,祖籍常州,曾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兵部尚书等职,在朝四十余年。潘允端为了让辞官告老还乡的年迈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起,在住家西面的数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为“愉悦老亲”取名为“豫园”,因“豫”有“平安”、“安泰”之意,“愉”与“豫”在古汉语中意义相通,当时园林占地七十多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参与施工。园景秀丽、幽雅,被誉为“奇秀甲于江南”、“江南名园之冠”。

 

(文中照片除署名外,豫园照片均系作者摄影)

 

 

     上海市 黄浦区“浦江思源”博客小组  陈业伟

      网名:  春风化雨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7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7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