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11月29号 09点 阅读 7908 评论7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去老挝,乃至去东南亚,都不抱太大的期望,如果说欧洲是“宫保鸡丁”,东南亚无非是庙宇加皇宫,尤其老挝是那里唯一的内陆国家,连海岸都没有,更没有啥“玩头”了。然而我错了,这是一次非常快乐的行程,说“乐老挝”是一点不夸张的。
首先是那些庙宇和皇宫一反阴郁晦涩、让人倍感压抑的“腔调”,一色明黄,看一眼便觉得心胸开阔,心情舒畅。我们的庙宇虽然也是黄色,却总是烟雾朦胧、肃穆森严,如来的微笑抵不住罗汉们的凶神恶煞,也许是故意让人望而生畏吧?可是老挝的庙宇不一样,它们的神灵世俗化,非常接地气。首先去的“塔銮”,建于1556年,那里有许多“神雕”,各种各样的大小动物,像卡通片的主角,生动活泼,神采飞扬,个个都像我们的孙猴子一般精灵。老挝是“泛神论”的国家,万物都是神,所以不能让大象表演,但可以骑,这是“与佛结缘”。在庙宇里穿行,我时不时也会停步对那些可爱的“小神仙”俏皮地敬个礼。神灵可亲,天堂也应该是个轻松的“宜居之地”吧?
万荣有一个被称为“千岛湖”的南俄湖,琅勃拉邦有个被称为“九寨沟”的光西瀑布,小则小,但那种美丽经过了浓缩,便具有了新的风韵。这次的快乐,来自于积极的参与。在南俄湖、在湄公河,我们都泛舟游览,一边观景,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观看舞蹈。说老实话,这三者并没有什么特别出挑的地方,但是组合在一起就酿造出了一种特殊氛围,那就是全身心松弛以后的舒坦。哦,人生有这样的瞬间,真的很美好,何复此求!我涌上了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我一直咀嚼着、品味着,那种快乐加惆怅的甜蜜里,我陶醉了……我们还在南松河两次乘坐长尾船疾驶。怎么会两次呢?第一次是黄昏,突然来了暴雨,雨鞭抽打得脸生痛,无处逃遁;为了“赔偿”,导游又在次日上午安排了一次,这回可是风和日丽,有人高唱起了“小小竹排江中流……”,其实哪里是“流”,分明是“子弹在飞”呀。最开心的当数骑大象了。足足在原始森林里跋涉了40分钟。在“象路”上有高坡也有低谷,我们随着地势颠簸着。它时时会把长鼻子甩到我们前面索取预先准备好的甘蔗。大象的脾气不同,我和老伴骑的这头,总是喜欢抢前,看到河水,慌不迭地赶过去,全然不顾两个老人的大惊失色!骆驼跋涉沙漠,大象穿行森林,哪怕是南松河上浑身湿透,直担心感冒乃至肺炎,可是这一切都变成了经历,化作了不一般的“回忆”,这就是旅游哟。
遗憾是在万荣的“蓝色泻湖”。这里水色碧蓝,百年大榕树,粗壮遒劲,是天然的跳水台。一队队的韩国游客慕名而来。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一个个扑通扑通朝水潭里跳,激起阵阵水花,更激起阵阵欢笑。有人在树上犹犹豫豫、畏畏缩缩,就有人把他(她)推下去,又是一片笑骂。真羡慕他们会玩;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无拘无束地把自己“泼”出去,而不是仅仅地除了拍照还是拍照,那才是真正领会了旅游的真谛呀!
上面这些有趣的项目都需要“自费”。有几位游客没有参加,说“不划算”。真的很可惜。静静地观赏,不能说没有收获,可是参与其中,那种快乐就会翻好几倍。看大象走,跟骑大象走,感受怎么会相同呢?蓝色泻湖里,韩国人高空坠水、扑腾戏水,他们经受的惊险刺激,哪里是我们这些“看客”所能体会到的呀。而旅游的重要目的,不就是去体验日常生活里无法体验到的感受吗?所以去了同一个景点,收获大不相同,跟参与度有极大的关联。去了宝地空手而返,这才是最大的“不划算”。导游说,快乐就是用钱买的。此话有点刺耳,但细想想不无道理。导游漫天叫价当然不对,可是游客仅去估量“划不划算”,甚至和导游赌气:我不上你的当,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毕竟许多景点是“一去即永别”的。穷过日子富上路,老年人尽可能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不要舍不得多花钱。用钱去买快乐、买回忆,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合算的“买卖”了,当然,我也跟导游说,旅行社为什么不把这些有趣的、包囊精华的自费项目打到费用里去,让游客有一笔“明白账”;其实加上“自费”,你们的费用也是合理的。导游叹气道:老先生,不行呀,许多游客选择的标准就是价钱,他们还以为是上菜场进超市,所以我们只有把人引进了门再来讨价还价。明令禁止“低价游”已经有好多年了,就是执行不了;我国的旅游事业沦落为商家和游客的“心理游戏”,再优美的景点也成了大白菜一样的商品,唉唉……
什么时候才会有真正能提升国民素质的旅游呢?这是我在“乐老挝”以后深为忧虑的事。
塔銮里的神灵
蓝天蓝水的南俄湖
蓝色泻水里快乐的韩国人
湄公河上看落日
崎岖的“象路”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