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11月29号 07点 阅读 11603 评论40 点赞6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原创】 千日寻踪擒恶魔 (上)
——— 侦破札记
2004年3月15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天是星期一,一周工作日的第一天。
按照惯例,上午召开支队办公会议,进行一周的工作安排。中午时刻,小会议室㮋圆形会议桌上那只褐色的话机,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正在讨论工作的班子成员都静了下来,想不起是谁拎起话筒,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断断续续的信息……三条人命,案情重大,详情不明……电话是从辖区派出所打来的,要求火速派出刑技人员,赶赴现场。
我至今还记得 15 年前,“3:15” 案那天接报时的情景。
案情就是命令,会议中止,快速出警!
所有的支队领导按照职责分工率员兵分几路直赴现场,技术室、情报中心、重案队、密侦队……支队的各个队室都在第一时间派出警力火速赶往现场。
上报分局指挥中心、市局刑侦总队(“803”),一切按照侦破大要案工作流程有序地进行着。
我在处理好手头的事情后,和政工室的几位干警也火速赶到了现场。
发案的地点是位于我区西北方向某镇的翟家塘村,这是一幢带院子自建的三层楼房,处于交通要道的一侧。
我没有进入中心现场,站在远处观察,一边听着先期到达现场的社区民警的情况介绍。
“这起案件怎么发现的”?大家急切地想知道。
三名被害人,是一对夫妻一个女儿。其中一名四十多岁的女被害人申某是镇上某单位食堂职工。中午开饭时刻在即,可负责烧饭的申阿姨却迟迟还未来上班,在她身上从未有这种情况发生,食堂里黄师傅有点坐不住了,食堂离她家不远,趁着间隙,他骑着自行车急急忙忙赶了过去,凭着熟悉的情况,先在院子外大声的叫唤,但却无人应答。有一种不详之兆,黄师傅便叫来了村里的治保主任一起翻墙而入。
眼前的一幕让他俩惊呆了。第一道房门虚掩着。轻轻推门一瞧:屋内一股血腥味扑鼻而来,环顾四周,稍稍一看,有人倒在血泊中……
社区民警把案发的经过作了如实的介绍。
据现场勘查的刑技工程师初步判断,除报案人外,没有发现外人进入的迹象,现场保护尚好,为后续的侦查提供了重要保障。现场外围用警戒带进行了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十分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室内环境勘查,三个被害人的尸体陆续被抬出,尸检工作也抓紧进行着,被害人死因对本案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仇杀、情杀、财杀,扑朔迷离?
在骁勇善战的刑警面前似乎並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3·15”专案指挥部设在镇机关的一个大会议室。灯火通明,里里外外坐满了人,走廊里也坐着一部分人员,“803”、分局和支队的领导围着大会议桌周围旁。
从中午接到报案,到晩上天黑,巳经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了。各路情况源源不断的汇集在一起。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定性是首要环节,定得准,目标明确,可以争取时间,少走弯路。
根据走访排摸,排除了被害人一家被仇杀和情杀的可能。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谋财害命引起的凶杀案件,专案组迅速拿出了明确的分析意见和提出了侦查方向。
从现场勘查获取到的痕迹和其他证据认定:
犯罪分子为1人,男性,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身高1.7米左右,身体壮实,外来务工人员的可能性较大,对案发现场周边环境有一定的熟悉。
从案件角度分析,看似一起不那么复杂情节的案件,侦查工作却没有想象那么顺利,一时间跳不出象样的线索,犯罪嫌疑人浮不出水面。
尸检报告出来了,屏幕上显示的文字内容令大家大吃一惊……女侦查员扭过头不敢继续往下看。太残忍了,怵目惊心、超乎想象,从没有过的心惊肉跳,罪犯是个灭绝人性、毒过蛇蝎的恶魔,不擒住这恶魔誓不罢休!
屏幕上究竟显示了什么?让公安战士个个义愤填膺,欲罢不能,若知详情,请看侦查札记(下)
千日寻踪擒恶魔(下)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
在原创过程中,得到了当年一起参与侦破此案的指挥员和侦查员的关注和支持。有的还回忆提供了原始的记录和讲述了具体细节。在区老干部局的支持下,为我原创收集到第一原始资料提供方便。对案件中的时间和人予以进一步确认,丰盈了本文,使之更为清淅和真实,增强了可读性。在此谨向当年参与侦破此案的公安战士对原创的关注表示由衷的感謝。
本案已到脱密期, 本文涉及人物均系化名。
信纸作者:晓风残月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