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12月01号 07点 阅读 10711 评论0 点赞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结识的四位台湾退役将军
谷 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济交流。1987年10月,台湾当局终于宣布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等待了几十年的“游子”,终于可以回家了!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结识和接待过众多“我想家,我要回家”的台湾老兵,接待过一批批深怀骨肉之情的台湾浦东老乡亲。本文从结识的四位台湾退役将军着手,看两岸同胞间挡不住的桑梓情怀。
少将参议到浦东探亲
1988年夏,我搬了新居。同一楼层的,是年轻的团干部宗明(今上海市副市长),楼上住的是县政协副主席王祖扬,我们相互间成了天天见面的邻居。由于工作原因,得知王祖扬的父亲,原国民党少将参议王毓忠1949年去了台湾,王祖扬从此与亲人失去了联系。为了寻找父亲,他1980年在香港《大公报》刊登了寻人启事。巧合的是,启事被王毓忠的朋友看到了,中断了30年的骨肉之情终于联系上了。通过书信,王祖扬得知父亲刚去台湾时,出任台北市警察局局长,后担任台北师范大学副院长。
刚去台湾的王毓忠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了民众赴大陆探亲。第二年,等待了多年的王祖扬,终于办妥了赴台探亲的手续。在台湾,他不仅与失散了40年的亲人重逢,还帮3位朋友寻找到了在台湾的亲人。如:农工党秘书长尹亚洲的表兄陈杏奎(今浦东新区祝桥镇人,原蒋介石的总管)、民革市委副秘书长汪尧昌的兄长、民革党员杨忠宝的父亲,让失散的3个家庭也破镜重圆。
1990年,年迈的王毓忠先生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到浦东探亲访友。由于住在同一幢楼,我有幸结识了王毓忠先生。
1993年,王毓忠先生第二次来到浦东。当他目睹了浦江两岸正在发生的巨变,感到十分的振奋。1995年,王毓忠先生因病去世。报据临终前的遗愿,安葬在浦东川沙。
王毓忠先生之墓
将军画家的祖国情
2001年7月29日上午,地处浦东大道141号的浦东新区政协之友社书画社,组织了一次不一样的书画交流会,前来参加交流的,是赵善灿先生为团长的“台湾中华国际文化艺术团”。在情意融融的气氛中,两地书画家铺台摊纸,挥毫泼墨,谈笑风生。这次笔会,也让我结交了将军画家赵善灿。
赵先生原籍浙江诸暨,1949年到台湾,考入医学院后从事临床医学及教育工作,功业卓著,身名俱泰。赵先生热爱民族文化,时刻不忘书画艺术的研究与弘扬。他师承名门,系大风堂张大千大师之再传弟子,对书画造诣颇深,又因为军中被授予少将军衔,大家都称他为“将军画家”。
交流会之后,我与赵先生常有书信交往。记得2002年3月,赵先生又来信,提到想再来上海,并想在上海美术馆办一次个人书画展。政协之友社书画社的同志闻讯后非常高兴,立即安排书画社的几位同志积极筹划,在上海美术馆的支持和赵先生好友的协助下,“赵善灿先生书画展”于2002年9月17日在上海美术馆如期举行。赵先生的夫人和两个女儿也都从台湾专程来到上海,出席开幕式。
书画展上,赵先生作介绍(中)
书画展闭幕后,我与赵先生又一次相聚在浦东。中午,在美丽的东海之滨三甲港,宴请赵先生一行。在去三甲港的路上,赵先生感叹不已,不停地讲想不到浦东这么美,发展的速度这么快!临别,赵先生拿出一幅字画送我,展开后只见上面书写两行大字“一统江山秀,两岸碧海情”。字画是对我们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大家高兴地拥抱并在作品前留影。
与“将军画家”赵善灿先生的交往中,让我感受到他对祖国的一往情深,对两岸统一的迫切心情。
赵先生赠送的字画
退休时的惊喜
2005年8月,已有44年工龄的我光荣地退休了。真是人生如梦,一晃退休已14年了。但退休时惊喜的一幕,至今仍常常出现在脑海之中。
我清楚地记得,退休还没几天,黄埔军校同学会浦东新区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同玺先生,手拿一卷字画突然登门拜访。我打开一看,是一幅《百寿图》,另一幅是《百福图》。
《百寿图》
《百福图》
图中留言
用一百个寿字与福字撰写的字画左侧,题着“为发扬中华固有文化,增进伦理道德,暨研究文字、书法之精神,特书‘百寿图’,藉祝国良先生六秩华诞荣庆……”,落款是“陆军中将潘允远、浙江宁波林益秀 书赠于八卦山福寿斋 二千零五年吉日良辰”,字画四周,还有多个潘允远将军的铃印。这真是太让人意外了。老朋友吴同玺也激情的讲:“几年前我们一同接待潘将军,交谈中得知你过两年退休,他特地托我送你两幅字画,以示祝贺!”不久,我把两幅字画装裱后,配上镜框,挂在客厅里,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一位爱国老人的思想情操与美好的精神境界。
同乡会60年庆典时结识潘将军
今年3月3日,是台北市浦东同乡会60周年大庆。早在2018年10月,我就接到了同乡会理事长、台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发出的请柬。为了参加甲子庆典,企业家理事会的朋友作了认真准备。3月2日,我们一行一到台北松山机场,就受到了古道热肠的同乡会老乡亲热情接待。
第二天上午,同乡会前任理事长顾敏先生特意安排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座谈会。座谈会的地点放在台北市雄伟古雅的标志性建筑圆山大饭店。应邀参加座谈的台北客人,都是热情于中华文化传承,致力于两岸交流交往的知名人士,他们中有著名的作家、学者、教授,有民间团体的理事长,还是一位是退役的潘将军。尽管多位朋友初次见面,由于心系两岸福祉,发言涌跃,交流十分融洽随意。中间休息时,我与潘将军进行了个别交流。“我是军人,但不希望打仗,尤其是两岸间更不能打,争取早日和平统一。”潘将军对我说。将军的话语,也反映了一个炎黄子孙的拳拳赤子心,殷殷同胞情。
而当晚的甲子庆典,高朋满座,无疑是活动的高潮。能与多年没见面的老朋友相见,让人无比激动,好心情全都写在脸上。在乡情乡谊中,又一次感受到两岸同胞的血肉之情。
座谈会现场
与郁慕明理事长合影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