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呱呱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走走看看写写看到(237)再行松江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11月07号 16点 阅读 10488 评论21 点赞3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松江”之行回来好几天了,“文传委”老师的报道也发了好几篇,总感到自己应该为此行写点什么。记得去年的“松江”一行,留下的太深太美的印象至今还记忆犹新,今年又“松江二行”。

 

    大海老师是两次“松江行”的策划和组织者,他在博文中说:希望此“松江行”可看可摄,可思可写,能有震憾的场景更好。写到这里,我想稍稍偏离一下主题:先说说“大海”老师。大海老师是老小孩网文传委成员,我是进了文传委后才认识他的,好像农村干部所应有的优秀品质和闪光点在他身上都得以充分体现。因为他的网名是“大海”,所以每每见到他都要由衷地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语虽是套用海子语,但对于我却是发自内心。

 

    按大海老师所说的“可思可写、能有震憾的场景更好”,那就首推此行---我的最爱:“大胃蛙”。松江新浜镇胡家埭(dai)村的“大胃蛙”。一个有好大胃口的青蛙,它其实是一台无任何污水排出的湿垃圾处置站。这个“湿垃圾处置站”有一个别致的名字,不得不佩服取名人的文学功底和乡土情怀。农民最期待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蛙,便是常常入诗与丰收的喜悦巧妙地融合。最脍炙人口的诗句便是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还有范成大的: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看来青蛙不仅是古代诗词人的常客,当代人对青蛙也情有独钟。这个垃圾处理站名字起得既有乡土味,又有比喻义:害虫就是垃圾;大胃蛙就是垃圾处理站。

 

    这个垃圾处理站在我眼里却是一个“黄金屋”,你如果说我这个比喻不恰当,那就是对“大胃蛙”不了解,这没关系,我可以将“大胃蛙”的工作状况简单叙述:你在任何时候将“湿垃圾”放进蛙嘴,面板关闭,垃圾就“吃”进蛙胃。与以往的湿垃圾生化机不同,这台机器“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经过益生菌降解,可吞噬所有的有机物成分。说它是“大胃蛙”,是因为它的容量为200千克,日均最高消耗300千克湿垃圾,差不多符合全村人的湿垃圾处置量。为什么说它是“黄金屋”,还有一个原因,这里的每一村民都有一个IC积分卡,每投放150克湿垃圾可得1分,对应的兑换礼品有面巾纸、洗碗布、牙刷等生物用品。最有意义的是:湿垃圾经过分解处理后统统变成了有机肥。那一天,我们一行人中有不少人索要了一小袋有机肥,我和“光辉”与"大胃蛙"研发者金春雷及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大海老师合了影,那由衷的灿烂的微笑送给了“大胃蛙”。

 

 

 

 

    自从上海干、湿垃圾严格分类后,我常常苦于"湿垃圾"没有及时处理。因为小区内“垃圾”投放,有严格的时间控制,你一旦错过了投放时间,厨房产生的湿垃圾便让你发愁。冬天可以将就,夏天便是一件愁事了。在松江胡家埭村,看到了"大胃蛙",村民随时都可以喂"大胃蛙“,还有优点需补充的,那就是投放湿垃圾时,无需破袋,你可以直接将可降解的垃圾袋一并投放,这才是真正的为百姓服务的"垃圾处置"。回家数日,常常想起"大胃蛙”,尤其是"湿垃圾"错过了投放时间,或投放湿垃圾时因破袋,而弄脏双手,此时便越发念叨"大胃蛙”。松江真好,松江的"大胃蛙"真好。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5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5人点赞

本文作者

顶呱呱

心态就是年龄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