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11月06号 15点 阅读 10274 评论29 点赞4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度上介绍说,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自我介绍说: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去一座古城,我最喜欢去看它的城墙。高大、坚固的城墙,给这座城市一种安全感。我甚至觉得,城墙就是这座古城的象征。
沿着城门走过,城墙上面距今有2800年的黄土上依然顽强生长着生命的绿意。
手指划过一块砖墙,触碰前世的记忆,只一墙之隔,便好像真的站在了明清的大道上,看来往的古人或匆忙或悠闲的从我的身旁走过。
我隐约看到3000垛口72座观敌楼,那里曾经流传着孔子3000弟子72贤人的佳话;仿佛听到风里夹带着号角阵阵,千年前的鏖战在眼前复苏。多少次的兵临城下,多少回的战鼓隆隆,无数的朝代在这里升起又落下,而不变的是这城墙背后的一脉相承—是城池的固若金汤,是平遥人的众志成城。
曾经去过故宫和避暑山庄,在那里我十分明显的感觉到了一种皇家的威严和肃穆,那种咄咄逼人甚至不放过每一道细节。那里什么都充满了讲究,我等百姓只有赞叹,仰慕,即使身临其境也摆脱不了距离感和陌生。不管是现在还是从前,于我们而言,故宫、避暑山庄发生的一切都只是遥远的梦。
而平遥则不同,它是一座平民的城,有4.5万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在这座城池中自然地完成。因此它不是供人凭吊的,它是供人生存的,从前是,现在仍是。在地域上,它离我很远,而在心理上,它又离我很近,因此在这里我们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平遥古城不同于紫禁城的庄严,有别于钟古楼的肃穆,相异于姑苏城的柔媚。它的气质从每一座瓮城溢出,从每一条街道流出,从每一扇旧窗淌出,从每一道雕纹渗出……古老却并不荒废。
城内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四合院群,轴线明确,左右对称;外雄内秀,轮廓起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达到了使用功能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每个院子,沿中线由几套小院组成,其间多用短墙、垂花门楼分隔,形成“目”字结构,有分有合,浑然一体,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啊!
平遥人将砖拱窑洞和木构瓦房有机结合,开发为客栈,让游人远离大都市的喧嚣,享受悠闲的生活情趣,一边了解宅院主人昔日的豪情富庶,一边感受古城悠久深邃的文化底蕴。
俯仰皆是明清的城市风貌、浓郁的生活遗风。
那条明清街繁华得恍如梦境。高低错落的青砖灰瓦,参差有序的大小招牌,还有挤挤挨挨的人流。它的古老与完整,引来了许多的目光和脚步。各样的肤色各样的语调都汇聚来这里访古,就象两百多年前人们从八方集来是为了淘金一样,此刻,这里也活跃着许多外国人。
日升昌的门面同其他商家并无太大区别,但是它是中国第一家票号,生意不仅做在国内,而且远至东瀛,占了中国金融流通的半壁江山,是翻云覆雨的实力大家。
遥想当年,交通不便,通讯不便,而日升昌竟能及至百年,实在是耗费了太多的心机。
后来因大英银行的冲击和本国经济的衰败,日升昌日渐凋落,实不是人力所能及。总掌柜雷履泰是尽了职责的。五十几岁时出山,直到人生终了,都坚守在岗位上,可谓鞠躬尽瘁啊。
一家家票号,客栈,镖局,甚至是带有些改造气息的酒馆饭店,这些也都是跨越了几个世纪,猛然间扑面而来。
透过那一处处民居,一所所博物馆,遥想当年的情形:街市纵横,票号林立,商贾云集。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
平遥县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是了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的最佳实地场景。
“自古衙门朝南开,有钱无理莫进来”一语道破了封建官场的黑暗腐化。然而当我们听到导游介绍说考证平遥县衙历史时,发现与平遥明清晋商百余年间的昌达兴盛相契合,其间平遥竟没有出现过一任贪官,这不能不说是古代吏治的一个奇迹!
掺杂在人流中,身不由己地跟着导游走,虽然拥着,挤着,被市井之声包围着,但是眼睛是自由的,心是自由的,让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凝眸那错落有序的檐牙,再将目光停顿在琳琅的漆器上,然后去揣度,这样的屋檐下生活过怎样的痴情男女,发生过怎样的离合悲欢?那么久远的日子啊,一定会有故事的,即使平淡如脚下的青色方砖板路,如一条条形似而神异的街坊里巷也是故事啊。
有时候我的眼睛会穿越喧嚣的人流,推开任意一扇木板门,眼前都是一幅恬淡宁静的生活画。悠然地洗菜濯衣,汲水挑担,这里的人想必是见惯了繁华的,所以才有这般平静的神色和目光,一如阅尽了百年沧桑的处变不惊。
我们在都市生活太久了,在尘世中浸染许久后来到平遥,这一刻,在古色古香的氤氲里,耳边不闻车水马龙,视野不见灯红酒绿,身处弥漫着历史的书香。
蓦然回首,原来那与自己擦身而过的不是什么灯火阑珊,而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古城风情。
谢谢一叶知秋老师的信纸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