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心中的红十字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9月10号 06点 阅读 10146 评论10 点赞1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心中的红十字

(吴晓丽)

 

 

    2019年9月2日晚上的新闻联播,电视屏幕上出现习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会员代表的热烈场面,笑靥向阳,掌声雷动。领袖与代表们亲切握手的画面,久久在脑海里回放。心为何如此激动?因为,我也曾是红十字会员。

 

当年学校红十字会员合影

 

    56年前,我是上海县华漕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那时家住在学校附近,放学后,排队回家,放下书包就和小伙伴们又相约回到学校。学校没有院墙,进出自如,学校里有操场,可以供我们疯玩。当年老师的家大都在北新泾和“上海”,小时候把北新泾以东都叫“上海”。为了赶四十分钟才一班的公交车,老师们下班后必须和时间赛跑,穿过华漕镇,赶到马路上的公交站点。学校每天除了值班的老师外,总能看见卫生室张老师忙碌的身影。

    张老师是学校的卫生老师,负责学生的个人卫生和学校的卫生工作。他是一位和善的老头,个子不高,瘦瘦的,佝偻着背,脸上总是带着不知疲倦的微笑,对他不会产生畏惧感。张老师当年应该有50多岁了吧,他家住在华漕黎明村,每周六才回家,周日下午就回到学校。张老师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学校卫生室,这在当时可是特殊待遇了,要知道,校长和教导主任都是和老师们同室办公的。

    学校的卫生室坐落在学校大门的左侧,有一间小房子,里面还有个套间,门上常年落着锁,不知里面藏着啥?走进房间,一面由竹竿撑着的白底中间有金黄色橄榄枝环绕的红十字旗子赫然眼前,靠门边有一张小课桌和小椅子,桌上整齐地摆着几本用线装订着的簿册,西面墙边,放置着一个白色的玻璃柜子,透过玻璃可以看见,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个瓶子:红药水、紫药水、碘酒、酒精棉,还有药棉、橡皮膏、纱布、剪刀、眼药水、体温计等。这可是学校为数不多的财富,对柜子的保护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柜子紧锁,钥匙不离张老师的身,他有事离开还会紧锁房门。

    有一天,放学后和伙伴们在操场跳橡皮筋,回家经过卫生室,看到张老师还在忙,我和两个女同学就走了进出。张老师正在做棉花球,只见张老师左手握虚拳,右手撕下一片薄薄的棉花片,放在左手的拳眼上,右手的食指把棉花的边缘塞到拳眼中间,推到拳心。不一会,展开拳头,一个个圆圆的棉花球,出现在我们眼前。好玩,我们跃跃欲试,张老师让我们用肥皂洗手,然后又让我们用酒精棉球消毒,才让我们学做棉花球。就是在那天傍晚,我知道了什么是红十字?红十字是干什么的?

    张老师告诉我,那面是红十字会旗,我们学校是上海县的红十字会员单位,学校里佩戴白底红十字会标的是学校的红十字会员。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的成员。原来每天在校门口检查同学们手指甲、翻眼皮(查沙眼),可以自由进出卫生室的是红十字会员呀。我马上问张老师,我能参加吗?张老师告诉我,学校的红十字会员在高年级中挑选学习成绩好,身体好,乐意为同学服务,不怕吃苦,申请自愿加入。

    母亲是医务工作者,对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并不陌生,我的理想当医生,那就先从当红十字会员做起,第二天我就向张老师递交了入会申请。没过几天,放学后,班主任钟老师通知我和另外一个女同学到卫生室去开会。卫生室已站着好几位其他班的同学,都是女同学,也许是女同学听话,好管理。张老师告诉我们:从今天起我们都是红十字会员了,要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要努力学习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还要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勉励我们要不怕脏不怕苦,认真为同学们服务。接过张老师颁发的红十字标志,我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个合格的红十字会员!

    第二天,我们新会员就走马上任了。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佩戴着鲜艳的红十字标志,笑脸迎接着每一个步入学校的同学,逐个审视同学的双手。张老师对学校的卫生工作管得很严格,除了进行卫生教育还建立了各班的卫生检查考核。我们每个班级都听过他的卫生知识课,对病从口入、不喝生水、勤剪指甲的道理都已耳熟能详,保持指甲的清洁也成了同学们的自觉行为。我们学校位于农村,大部分学生都是农家子弟,放学后都要帮助家长干农活,能遵守学校要求,把勤剪指甲这件事做好,也实属不易,同学们知道,做好个人卫生的同时,还有维护班级荣誉的责任。

    在例行检查中,我们对新同学进行勤剪指甲意义的宣传,对指甲长的同学,让他们到卫生室,为他们剪指甲。有同学摔伤了,可以马上到卫生室清理包扎伤口;为患沙眼的同学滴眼药水;有同学不舒服了,可以到卫生室测体温,判断是否发烧,及时就医。卫生室是同学们的保健室,是红十字会员们的工作室,也是我接触卫生医疗知识的摇篮。

    有一天,放学后,张老师把我叫到卫生室,为我增加了一个志愿服务的内容:为了防病需要,让我每天傍晚在华漕镇上的两口水井中放漂白粉,为井水消毒。说着,他打开了里间的房门钥匙,随着房门的推开,我的好奇心释放了。里面是一间无窗的小房间,靠西面的墙边放着一张比担架大不了多少的行军床,张老师每天睡在这张床上,该有多难受。房间里整齐地堆着几把竹扫帚,还有粪桶、扁担和铁锨。张老师像变戏法一样从里面拿出一个纸盒罐子,盒子上漂白粉三个字特别醒目,又拿出一个带着长绳的小竹罐子和一个放着一把汤匙的搪瓷碗,随后带我来到学校门口的一口水井边,只见张老师,小心翼翼地从纸盒子里舀出半汤匙的漂白粉,又从水井里打了半桶水,慢慢地把水倒入碗中,用汤匙搅拌均匀,再倒入小竹罐中,然后把小竹罐放入井中摇晃,待粉汤全部融入水井中后提出小竹罐,完成了一个井的消毒任务。在放置的过程中,张老师再三关照我,漂白粉的腐蚀性很强,不能沾到衣服、鞋子上,井台很滑一定要注意安全。

 

 

    到第二个井边,我就开始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放置漂白粉了。从此以后连续三年,一年四季度不间断。最“得益”的是我的裤子和鞋子,被漂白粉描绘得的斑斑点点,无时不在告诉人们,我就是那放漂白粉的。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到放漂白粉的时间,张老师总是悄悄跟在我的身后,担心我的安全,时间长了,他也完全放心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我从小就热心社会工作,我做这些,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要表扬,直到我和七宝镇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作为上海县的代表,参加在嘉定南翔镇举办的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后,才感觉到,也许这就是对自己付出的奖励吧。

    参加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时,我还不到十周岁,第一次过集体生活。我们上海县的两名小会员和一些初中生、高中生大哥哥、大姐姐相比,显得那么的娇小,但我们的学习精神一点不比他们差。通过夏令营活动,我初步了解了中国红十字组织的光荣历史,知道了《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的内容,认识了南丁格尔,增添了使命感,学到的一些简单的救护包扎方法,在我插队时还发挥过作用,救护过一名伐木受伤的农民,正确的处置,使他得以康复。

    通过少年时代红十字志愿服务,增强了我为社会无私奉献的意识,培养了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敬业乐业,不畏困难,认真负责,乐于助人,一切都是习惯成自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在重大灾害救援、保护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心中的红十字永不褪色。虽说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凡一息尚存,定当为党、为国家、为民多做好事、善事。在教师节的今天,回忆生命中的这段经历,以告慰在天的张老师,感恩他的教育培养!感恩教我们做人,教我们知识的老师们!祝天下所有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幸福安康!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3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