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小家的搬迁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8月12号 07点 阅读 11000 评论20 点赞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小家的搬迁

(王富珍)

 

国是大家,有国才有家。国家富强兴旺了,百姓的小家才有好日子过。

解放前百姓民不聊生,忧愁吃、穿、住,我家住不上瓦房,只能在茅草房里苦苦度日。经常是外面大雨,里面小雨,房顶漏水,地上滑滑的,不小心会跌跤。每逢雨天,就用面盆、水桶等工具接水。白天室内也没亮光,只能在煤油灯下做事。1949年解放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小家也渐渐过上了好日子。

1954年春天,在父母亲的努力下,在亲戚朋友、邻里乡亲们支持帮助下,在经木匠、泥水匠等师傅精心施工下,我家拆除了破旧不堪的茅草屋。泥水匠打底脚,敲“三和土",木匠师傅,刨木料做门窗,齐心配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一片欢乐的便炮声中上正樑,分发馒头糕点,两天后全面完工,建好了两间“瓦平房”和“灶披间”,从此,摆脱了暗无天日,漏水潮湿的居所。全家搬进了明亮舒适的瓦平房居住,我幼小心灵中深深感恩我们的祖国。感谢朋友和乡亲们助人为乐,为能住上向往以久的新房而深感高兴。

二十年后,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周边掀起了平房翻建楼房的热潮,眼看着一幢幢新楼房如雨下春芛般升起,父母耐不住对我们说:“你们姐弟俩只忙于工作,也应为自己家庭想想,家里的房子也该翻新了”。在爸妈的催促下,我和弟弟心动了,同意了翻建楼房建议。那时还没多少积蓄,经商议统一了思想,姐弟俩合作建房。起草报告,设计房型,原拆原建,平房翻建升楼房。不久,报告批下了,即抓紧建材准备。当时建材物资较紧缺,特别是砖头、水泥是紧缺物资,去周边兜了几个圈子,不少人家自制“煤屑砖",真不错,只要有力气,能解决最大的难题。我们学着做,自制“煤砖”。亲朋好友前来帮忙,找天原化工厂联系,借小拖拉机运“电石糊”和煤渣,借煤砖壳子,将“电石糊"+煤渣,再+土水泥,用铁铲铰糊,敲煤屑砖,敲出的大煤砖,以代作砖头用,敲好的煤砖陋空堆积晾干,待坚硬后即可用。帮工们利用晚上和休息日,日夜奋战敲煤砖,约半年左右时间,建材基本筹备齐全。不久,住了20年的平房翻建成高大宽畅的四上四下的新楼房,我们的小家第二次搬进了新建的楼房,心里说不出那种愉悦的心情,是言语难以表达。这新楼房住了没几年,上海乃至各地均在快速发展变化,80年代中期,社会上又掀起房内设施更新的热潮,加建浴室、厨房和屋内设施的改造,我家也不例外,又增添了这些新设施,加建了宽畅的灶间房,增设卫生间,楼梯改道等等。

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有的地方开始动迁,大型的房产公司进驻农村开发房地产业,我家地处古北路南段,近靠市区,这地段是房产商开发首选之地,迈入90年代初,传言不少,确有不少房地产商前来选址。传说变为现实,我们村最先被选中,1991年底,村里召开动迁大会,明确了过年即将丈量每家每户房屋面积,结算房价,年底作动迁准备,定为92年底动迁结束。1993年春,全部村民户搬进了村自建的临时房。1994年下半年按动迁协议拿到分配房钥匙,我们定了好日子,第四次搬进了动迁公房——莲花路上虹新村安居。

1981年我工作调到了七宝镇,为放便工作,就近上下班,以及有利孩子上学等因素,1998年我们搬到了七宝居住,这是我家第五次搬迁。俩女儿成家后,在七宝购买了房子。一家人住在七宝镇,也己有十年之多,其乐融融。

回顾我们小家庭的变迁,建房、翻房和多次搬家,足以见证了祖国70年来翻天覆地地变化。这变化是我国建国70年缩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象征。祝愿祖国繁重昌盛,祝愿人民幸福安康。

*图片源于网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3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