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09月07号 15点 阅读 10456 评论3 点赞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疁城漫笔》回音壁
最近在整理编辑我的第二本散文随笔集《练水集》时,又想起了出版《疁城漫笔》后的情景。2000年初冬,在友人的热情支持下,我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随笔集《疁城漫笔》,这本文集收我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文章56篇。付印之际,拙稿有幸由乡贤于光远先生题笺,文坛前辈丁景唐先生作序。
《疁城漫笔》出版后,我分赠有关师友,承蒙他们错爱,都一一亲笔写了回信,对我勉励有加,令我十分感动,我把这些来信都珍藏着,一晃快20年了,我的第二本散文随笔《练水集》又将付印,让我又想起了当年的这些来信,又拿出来一一展读,写信者大都已成故人,而书简却尚有温度,不禁感慨岁月之无情。书简不仅对拙书作了点评,也叙说了嘉定风物,自当亦有存世价值,我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黄裳:承以《疁城漫笔》一册惠赠,谢谢。漫读一过,嘉定一地故事,往往而过,得益新知,至以为快。您供职于博物馆,见闻必多,此郡前贤往迹,可以著录尚富,甚盼续有所作,是可望也!
袁鹰:拜读尊作,引起与景唐兄序文中所述相似的心境和回忆。嘉定虽从幼年时就听说过“三屠”和前辈文人志士轶事,而且同上海近在咫尺。五十余年来却只有缘去过一次。1948年秋去廖临同志家(旧县府旁边),住了两夜,在汇龙潭划船,在城里转了一圈,以后就再未去过,至今怀念不止。现在同五十年前相比,当然完全不一样了。这些年虽多次去上海,也没有机会重访疁城,引以为憾。但是读大作,却引起浓厚兴趣,文情并茂,又有不少史料,增加了对嘉定的认识,谢谢您了。以后如有机会,一定再去嘉定拜访,一偿宿愿也。
杜宣:感谢惠赠大作《疁城漫笔》一册。翻阅之后,感到我又畅游了嘉定古城:汇龙潭的碧波浩渺,秋霞圃的清幽静穆一一涌现出眼前。嘉定是我老友瞿白音、葛一虹、田鲁、陈冰夷的故乡。所以读大作时,常常会出现他们的影子,使人平添了对旧友故知的怀念之情。《疁城漫笔》既有疁城往昔的故事,又有嘉定今日的辉煌,怀人状物,文采飞扬,是可读性甚强的一本书,必将传之后人,可喜可贺!
郁风:首先应向你道歉,你写给苗子的信,大概一直未回,我们总是在忙乱中,信件被搁置着,有些便永远忘记了。年纪大,精力差,效率慢,请谅。但是这几天我偶从书架上翻到这本书——《疁城漫笔》和夹在其中的信,就一口气读完了,你写得文采飞扬,酣畅淋漓。那书中熟悉的浦熙修、钱辛波、唐大郎等人的记述……激活了我的记忆。又欣幸你竟知道那位修女廖家勋的身世,因此便决定给你写信,并想寄你我的一篇短文《我的法国牛肉》。
蒋星煜:手书奉悉,大作拜读。《疁城漫笔》文笔甚佳,写浦熙修一文的确使我感动,浦也是我的极熟的朋友也。我与嘉定结缘可谓深也。潘世和兄与我是深交,曾同在重庆大后方、上海等地畅谈文艺。后我堂兄蒋星德为《嘉定县志》审稿,曾与世和兄会晤,可惜当时极忙,也未设法联系,但心里还是惦记着的。听说世和老兄健康不佳,不胜怀念。
尚丁:大作《疁城漫笔》收到几天了,因我偶患小恙,迟复为歉。大作十分精彩丰富,文情并茂,嘉定故事,读来神往,得益良多,不胜感谢!嘉定有我不少尊敬的老辈和友好,如胡厥文、杨卫玉、秦浩等。解放前,还有民盟的直属小组,由我联系。负责人浦泳等为革命都有贡献,浦熙修还是《展望》杂志驻南方办事处主任,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陆象贤:大作《疁城漫笔》两册均已收到,十分感谢。《疁城漫笔》的出版,对了解嘉定历史文化,大有裨益,你做了一件大好事。读《疁城漫笔》,对一般年轻人来说,因他们缺乏嘉定历史、文化知识,恐有一定的难度。他们更需要一本关于嘉定历史文化知识的通俗明白的读物,也需要有人去做。《疁城漫笔》一书的校对工作,做得很认真,几乎没有错别字。
顾振乐:前承惠赐大作《疁城漫笔》一册,已先后读其大半。余生于嘉定,而长期居住上海,对嘉定往事知之甚少。
虽已年登耄耋,但乡土之情,始终萦萦于怀。故每读大作,往往爱不释手。病榻无聊,读书自遣。闭目养神之余,偶得八句奉献,札记于下,不免贻笑大方:
江南一支笔,妙语写练川。
胸藏万卷书,源于学在先。
散文崇清丽,文史索渊源。
才气加痴气,更擎一重天。
顾振乐先生还把诗写成了书法作品送我,高情厚谊,令我感激不已。
此外,我还收到了葛一虹、杨嘉祜、汪统、熊月之、陈四益、谢俊美、盛巽昌、赵丽宏、诸水敖、钱江、韦泱、丁言昭、沈潜、苇鸣等人的来信,因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举。当年,我还不会操作电脑,请人将把全部书简及文章都打印装订成册,取名为《笔谈〈疁城漫笔〉》,无意中留下这些文字,20年过去了,今天读来,倍觉珍爱。
作者陶继明,原发于嘉定《又一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