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07月09号 10点 阅读 10107 评论5 点赞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开平自力村碉楼群引起游览者极大兴趣 (图源自拍)
开平碉楼蕴藏的岭南建筑韵味
——广东游散记之七
走在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中,自然联想起岭南建筑风格的话题。
说起岭南建筑,上海人其实不陌生。外滩金陵路上的骑楼,就是岭南建筑在上海的代表作,如今保留基本完好。历史上,岭南建筑因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与“京派”、“海派”建筑三足鼎立,蜚声海内外。其中,岭南地区的“骑楼”、“碉楼”就是岭南建筑的重要象征。
岭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所以岭南建筑大多空间通透、体形轻快、色彩淡雅、注意防水防潮。除了实用功能,中西合璧也是岭南建筑的又一重要特色。岭南建筑历来兼容并包,糅合各种文化,同时因地处沿海,最早吸收了西洋建筑文化,比如“碉楼”、“骑楼”,无不折射出西方建筑的韵味。
如兴起于明清时期的“骑楼”,楼上住人,楼下商店,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南方不少城市都保留着明清民国时期建造的各具形态的骑楼商业街,为城市建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骑楼”一起闻名于世的就是“碉楼”了。“碉楼”的主要特征,即“碉”的军事防御功能与“楼”的建筑形体。
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治安状况不是很好,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遮风挡雨,而且还要抵抗外人侵犯、防止偷盗。同时由于岭南人与国外交往频繁的关系,开平碉楼又汇集了国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哥特式的尖拱、葡式的骑楼等均能在这里找到缩影,是典型的中西混合体。2007年,开平碉楼群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海内外专家和游客的关注与青睐。
据报道,与全国各地一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岭南建筑也在大拆大建中不断被蚕食,包括碉楼建筑在内的岭南古建筑、古园林、古村居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有幸的是,今日之开平碉楼在后人们的极力保护下,补缺漏扶危倾,基本保留了本来的形态和色彩,但从个体和整体观察而言,还略显粗糙和简陋。
开平的碉楼应该是有诗意的,就自力村来说,要如巴金曾经赞美过的那样:“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景般的美:那样茂盛的绿树,那样明亮的红土,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还有明镜似的河水,高耸的碉楼。”
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踏田间小道,穿绿树修竹,进精致宅院,品逝去岁月,感受南国风物的迷人力量。
(作者:“浦江思源”博客小组 浦江客)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