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临贴、随性与养身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6月12号 06点 阅读 10072 评论16 点赞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临贴、随性与养身

 

 

石腊红

 

    都说健康第一,老了更甚。要"第一"便要养身,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喝水、走路、唱歌是最好的办法,化钱少,甚至不化钱,便有功效。又不知从何说起,喝水、走路、唱歌不当,把肾、膝关节、声带搞坏了。这一说,那一说,弄得战战兢兢,无所适从。

    又是听说,写毛笔字能养身,故一试。写毛笔字的规范和高雅的说法叫"书法"。这个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成书法大家的不多,知道的有王羲之、柳公权、颜正卿、苏东坡等等,这都是古代的。当今的,知道的有任政、周慧,这个字写得实在是好,但有几人?所以,想都不敢想,弄支毛笔,在纸上横七竖八地涂个几年后就能跻身于名人之列,也没想能去展出参赛搞个名次。能想的,也是颇有兴趣的,这个毛笔字能养身。当然,这个养身乃是养心与养性之综合。

    涂了几个月,略有心得一、二。

    老师说,写毛笔字要从练笔划开始,即,点、撇、捺、横、竖、弯、勾。就像造房子,基础打好,以后的汉字就是搭积木,把笔划组装起来就可以。于是,很枯燥地写啊、写,万事开头难,期盼功到渠成。

    又说把字写好,要临贴,而且临谁的贴是有讲究的,最好是临颜正卿的贴。写字像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孩,先学会走,后才学会奔。写字要从楷书练起、然后练行书,一步一步,再写草书,再把字飞起来。如有一比,隶书是读小学,楷书是读初中,行书是读高中,草书是读大学。

    想来亦如此。隶书笔划少,讲究自然不多。楷书每笔每划有讲究,什么起笔要逆锋,收笔要回锋,行笔用中锋,还有那么多的锋,侧锋、偏锋等。到行书、草书时,讲究字的布局、大小、粗细、浓谈、轻重、粘连等。问题是老祖宗写字的时候,到底是先有实践,还是先有理论:是先知道写字,还是先知道有锋。

    我弄不明白。或有一次,也是一位老师说,先学写什么体,没有规定,还是根据个人的特点、擅长和爱好。他的意思是,不必按部就班,任已发挥。此一说,颇觉新意。

    但在笔划与临贴这点上,基本说法是一致的。

    这样,这个毛笔字就引出了临贴与随性的问题。要学毛笔字必须讲规距,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练基本功,但是,要写什么体又是随性的问题,即因人而宜,扬其所长。

    临贴、随性怎么又扯上了养身呢?

    这要从写毛笔字的好处说起。

    写毛笔字需要专一、静心。如不用心,是写不好一笔一划的。临帖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如此,方能做到静以养心。习字是一种很好的强制自我心静的外在动力。人有时很难做到静心,常是心气浮躁,心神不定,或是若失若得,此乃养身之大忌。

    写毛笔字能倾情挥洒,张扬个性,渲泄情感。字写到一定程度,字里行间不只是艺术的美,还饱含着书写者的喜怒哀乐,隐含着一个人的性格。铺开宣纸,挥毫拨墨,笔端所至,时而如波涛汹涌;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龙飞凤舞;时而如电闪雷鸣;时而如麦浪滚滚;时而如一马平川;时而如森林谷,此乃随性也!

    佛家有"清静莲花开"之语。老子有"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之说。庄子有"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说得都是静以养心,淡泊养性的道理。

    养身者从养心、养性始,静得下心来,又能随性而为,写写毛笔字不失为有益之举!

   

    注:图片源自网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2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