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看,我的鞋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5月23号 11点 阅读 10726 评论8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看,我的鞋

苏民

 

    端午节小黄金周,我与高中同学准备出去浙江杭州三日游。隔天晚上,孙女悄悄在淘宝网上给我买了一双轻型柔软的免系带网鞋,今天午后就快递到家了。哎呀,看我那鞋箱里,一排生就有十几双,怎么还给我买鞋呢?不由得想起我那40年以前的“鞋”来。

    1953年冬天,父亲久病不治撒手人寰。沪谚云:“女人茄做茄(再能干),踏板头上有不得三双小囡鞋,”何况娇小柔弱的母亲,一人要抚养5个孩子,光做布鞋,一做就得做5双。自我记事以来,母亲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都忙忙碌碌的:白天种地,夜里刺绣。一有空就铺鞋底、褙鞋面、绲鞋口……不知有多少个晚上,我都是在母亲“哗——哗——”的扎鞋底声中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半夜三更,母亲还在昏黄的油灯下做鞋。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我们总能穿上一双新鞋子,走向新一年。

    家里没有雨衣,也没有套鞋(即雨鞋)。雨天,我披一只破麻袋,用稻草绳把两块黄道砖连鞋缚牢,两手拎着,一步一步,走向学校……

    直到我上四年级时,才有了一双哥哥穿剩的套鞋,虽然靠脚趾头与脚掌处的部位已打上了红的、黑的自行车胎皮的补丁,但它总算是一双套鞋啊。我穿着它走路,格外小心翼翼,生怕被什么乱石块、碎砖硌破。

    记得在我11岁那年秋冬之交的一个雨天,我穿着套鞋去上学,谁知套鞋的补丁已经脱胶,补过的袜子早已洇湿,到学校里时,感觉双脚冷得犹如在冰窖里。班主任俞伯莲老师知道后,拿来两张旧报纸,让我包着脚穿进套鞋,又把湿袜子拿到厨房间里烘着……

    暑期里,为了省鞋,我几乎天天赤脚。大哥剪了两段旧的帆布裤带,锯两块鞋底模样的木板,帮我做了一双木拖鞋。每天傍晚,我穿着它到东浜水桥上洗澡,来回走在砖铺路上,发出清脆的“劈—啪—劈—啪”的响声,十分动听。木拖鞋陪我度过了一个个夏天。

    中国遭受自然灾害的第三年——1963年,临近中秋的一个星期天,为了生计,我们不得不去市区“走资本主义道路”——到唐家湾菜场去卖时令民俗食品——毛豆、芦秫和毛芋艿。我也用小扁担挑着20来斤重的两捆芦秫。那时,从家到周家渡一路都是煤屑路。走了一会,我想到脚上半新的布鞋,连忙脱下栓在裤腰带上。到得菜场,天只蒙蒙亮,感觉脚底里疼痛难熬,一看,已打了好几个血泡……

    1965年,我在三林中学上初三,学校开展年级组篮球循环赛。我好不容易求得母亲同意,买了一双“回力牌”跑鞋。这是一双黑色橡胶底、蓝色帆布帮、白色鞋带的跑鞋,风雨可穿,十分结实。我穿着跑鞋在煤屑球场上参加球赛,有足底生风的感觉。可是,不等同年级5个班轮转,我的新跑鞋已经“遍体鳞伤”——乌骨部位碎了,鞋头包皮裂开了,后跟底部磨穿了……嗳,买这双鞋整整花了三元六角啊。从那后,我告别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

    二十五岁那年,为了结婚时“体面”一点,请童年好友国祥的爸爸——老皮匠,帮我做了一双“喜喜”底、牛皮帮,起沿条蜡线缝制的皮鞋。穿过后,我总要刷清泥灰,鞋肚里放上樟脑丸防虫蛀鼠咬;有时途中遇雨,皮鞋粘上了烂泥浆,我一到家就揩干净涂上鞋油;几年后,皮鞋后跟磨损了一厘米多,就到修鞋摊打了掌子、钉上月牙形的防磨铁片……这双皮鞋,我竟然穿了20多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转眼,40年过去了,我家和全国人民一样,衣、食、住、行,样样无忧。皮鞋,不再稀罕,人手(脚)几双也属常见。什么低帮、高帮的,牛皮、羊皮、麂皮、鳄鱼皮的,缚带、直筒的;风凉的,毛里的,真是应有尽有。

    现在,乡村道路已经全部硬化,实现了公交村村通。人们穿着时髦新颖,舒适轻巧的鞋,满怀信心地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美好的明天。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