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06月09号 07点 阅读 10247 评论19 点赞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清明扫墓的路上,不禁又想起妈妈生前的点点滴滴来——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栗色的用竹编的呈半圆型的针线盒子,常伴在妈妈的身边。这个针线盒子里放满了针头线脑、布头零料、纽扣剪刀。有做衣剩下的新布条,也有拆衣剪下的旧布料;有新买来的漂亮纽扣,也有旧衣拆下的常用纽扣;有大小剪刀,也有各色线团,应有尽有,像个百宝箱。妈妈总是把这个针线盒子理得整整齐齐、清清爽爽。抽空把布条布块捆扎好,把各种纽扣、各色线团分门别类地放置好,以便做针线活的时候随手可拿。用的年代久了,针线盒子上边沿的竹片有些断裂了,盒身也有些破裂了,妈妈舍不得仍弃,用布条把上边沿缝补了一圈,用布块把破旧的地方缝合起来。虽难看了一些,但仍然结实,仍然常伴在妈妈的身边,是妈妈做针线活的好帮手。
妈妈是一个非常勤劳、节俭、灵巧的不寻常女性。
每天下班后回家,妈妈赶着做饭菜,等全家吃好安顿准备上床睡觉了,妈妈却拿起针线盒子开始做针线活了。每天晚上,当我睡眼惺忪地从梦中醒来,常常看见妈妈在昏暗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飞针走线,今天做衣服,明天做裤子,后天做鞋子,五个儿女的衣裤都是妈妈的巧手做成。当我轻手轻脚地走到妈妈面前,让她早点睡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快了,快了,你去睡吧!”妈妈总是这样,非要手中的活做完才肯罢手。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家庭经济不宽裕,妈妈在用料上精打细算,盘算着各种布料的不同用途。做裤子,学会了套裁,把身高差不多的两兄弟套在一起,这样可以省些布料;做棉袄,新布做面子,零布做夹里;做鞋子,好料做鞋面,旧布做鞋里,差布纳鞋底。妈妈做出来的东西,让我们穿在身上,既体面又舒适,花销也不是很大。
印象中,妈妈是做针线活的高手。她做针线活非常地快,一个晚上,差不多可以纳一只鞋底,翻一件棉袄。可即便是这样,妈妈每天的针线活还是要做到很晚,家里人多呀!
按中国人的风俗,过年的时候,每个人都要穿上全身的新衣服迎新年。为此,妈妈早早地就要筹办起来,过年前几天,妈妈更是彻夜不睡,赶制全家的新衣服。当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在年初一的早上,高高兴兴地穿上妈妈通宵达旦为我们赶制的衣服而欢天喜地时,妈妈熬红的双眼眯起了笑眼,疲惫的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
小小的针线盒子,显现了妈妈的慧心巧手,也显现了妈妈的勤劳持家,更显现了妈妈对儿女的浓浓爱意,让我们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即便生活艰难也不乏滋味,即便生活贫困也不乏快乐。
注:感谢习之老师的背景音乐和毛毛1943老师的信纸
信纸作者:毛毛1943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