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苏州七里山塘(二)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4月06号 23点 阅读 10671 评论17 点赞3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重建后的七里山塘,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如梭,街上店铺林立,展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横跨山塘河上的古桥有七座:山塘桥、通贵桥、星桥、半塘桥、普济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八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其中的山塘桥、星桥、半塘桥和桐桥建于宋代以前。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邸;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华的所在;西山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更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三水交汇处,想当年画舫云集,花香袭人,引得文人骚客赋诗赞美:“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

         

    又"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下图为络绎不绝地在桥畔等待着进入山塘街的游客。

下图:临河凭栏自拍留影的母女俩。

     历史上的山塘街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商贸重地。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苏州逐渐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而山塘作为沟通苏州城与京杭运河的要道,也一跃成为苏州最繁盛的商贸重地,被誉为"神州第一街"。重新建成的山塘街,整个街区呈现河道与街道并行的格局,街道两旁,粉墙黛瓦,灯笼高挂,店招飘扬,商贾林立,疏朗有致,再现了山塘当年的繁荣景象。

下图为琳琅满目的挂件饰品小店橱窗。

下图为新潮酒店的摆放模样。

下图为手工纸鹞店面。

下图为家庭摆件商店。

苏绣丝绸是苏州的传统工艺。

看这些精致美丽的丝绸旗袍,既有古代的典雅,又有现代的飘逸。

    山塘老街全长360米,虽然重建的七里山塘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却是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当下"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老街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店肆林立、会馆齐聚。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五芳斋、乾生元等小吃店;也有吴韵茶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紫檀木雕、石雕、刺绣等特色商铺。下图为百年老店采芝斋门前人头攒动,争相购买美味小吃。

    漫步山塘,过街楼道、沿河石栏、水上码头,岸边廊坊,有的前挑,有的后缩。那河滩踏步是用石条凌空架起的,石条的半截砌在驳岸里,半截露在外面,略有点参差,显得玲珑古拙。临水而筑的修旧如旧的小楼,前门是街道,后门是流水,是典型的"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的双棋盘格局……你看那高与低,曲与直,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暗,和谐统一,相映成趣。这里是欣赏苏州水乡风貌的佳绝处,堪称是一幅幅经典的油画、水彩画,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浑然一体。

    学校组织摄影爱好者来此寻找历史吴文化的痕迹。看同学们那认真寻觅,仔细捕捉的样子。

 

下图为重新建造的山塘书院。

    即使山塘的普通民宅,也是雕栋画梁,朱红窗棂,青砖石阶,粉墙黛瓦,院子里满栽绿树红花。

    从那山石门洞望去,春色满院绿满树,杨柳轻拂桃花开。檐下飞燕轻呢喃,屋前桌椅等客来。

    街上经常有穿着古装的摄影爱好者,仿佛要穿越古今,重温昔日山塘的辉煌。只是横看竖看,还是多了一些现代元素,不像。

    千年的山塘街,千年的河水依然流淌。假如乘坐画舫,泛舟河上,穿过古老的桥洞,看着枕河人家的生活,斑驳的历史痕迹就在身边流淌。

   凝神细听,耳边那古老悠远的吴韵轻响。忘却都市的喧嚣,无谓人生的烦忧,一条山塘河,一艘画舫船,一杯香茗茶,一盏摇曳光,即不知身在何年。美景醉人,柔橹销魂。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6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6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