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梦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我的小学与众不同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3月08号 12点 阅读 10087 评论0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的小学与众不同

一般人上小学,从一年级读到六年级,这是很普通的事。我却与众不同,一年级是在家里由母亲教的,二年级开始才到学校去读书。待我从头说起:

1925年生于上海,六岁记事,当时我家住在上海闸北恒业路恒业里,是一幢二层楼的石库门房子。

1930年开始,母亲教我读书,课本是普通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和算术教科书。那时的课文很简单。我记得语文第一册开始时每课只有一个字。每一页上有一个字和与之相应的图画。开头几课是:人手足刀尺山水田狗牛羊。算术是从认识阿拉伯数字开始学习。先是一位数,后来增加到两位数。学的是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除此之外,母亲买来一盒方块字。每个字的正面是文字,反面是相应的图画。有一块洋铁板,可以插入四个字。母亲每天教我认四个字。现在想起来,母亲是有所准备的。一般是把相关的字放在一起。例如江河海洋四个三点水的字,放在一起认,容易记住。又如桃李梅杏,都是木字部的字,看反面的图画,既认识了字,又看到图画而对这四种花树有了印象。

后来增加了写毛笔字的学习。是用毛笔在描红簿上,按照描红簿上字,用毛笔照样写出来。

以上就是我的一年级学习过程。

1931年秋季,母亲送我到一新小学读二年级。这所学校在青云路,离我家步行约十几分钟。记得去学校报名和第一天上学,是母亲领我去的。以后都是我自己上学和回家。当时学生都是步行自己上学的,没有家长接送的事。

一新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也就是说从一年级起到六年级,读完六年就是高小毕业了。我在这所学校实际上只读了半年书。留下的印象不深。只记得每周一第一节课是纪念周。全体师生站立在学校进门的大堂里,由校长讲话。台上中间是总理遗像,也就是孙中山的像。遗像两边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遗像上方是天下为公四个字。台上两边一面是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一面是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党旗。

校长讲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当时正值东北抗日联军抵抗日本侵略,校长讲话也提到全国人民联合起来,抵抗日本侵略的事。学校的布告板上,有马占山领导东北军民抗日的报导。

1932年一·二八沪战,十九路军在上海郊区展开了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我随祖母和母亲离开上海,到浙江萧山故乡避难。这是富阳江西岸的一个村庄。村里祠堂有一所小学。是复式制上课的,一二年级一个教室,三四年级一个教室,是一所只有四个年级的初级小学。我在这里读三年级。

算起来我当时已经认识一千多字,读三年级问题不大。算术课是教乘法。我记得在母亲教导下,已经能背出乘法口诀。就是从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的所谓小九九。

上海战事平息,我随母亲回到上海。先是住在法租界劳神父路百香村,不久搬到东宝兴路居住。当时我母亲星期日到北四川路一所名叫守真堂的基督教堂做礼拜。这所教堂是由一位姓和的牧师,受美国教会派遣,来中国传教的。他利用教堂多余的房舍,办了一所小学,名为守真小学。我就在这所小学读书,还是读三年级。

我在守真小学读了一年书,印象深刻的是开始学习英语。从单字开始学习,例如教师、学生、男孩、女孩、钢笔、铅笔等等。接下来学习简单的句子,例如我是教师,你们是学生,他是一个男孩,她是一个女孩,这是一枝钢笔,那是一枝铅笔等等。从学习单字中知道,英语的公牛母牛是两个不同的字,公鸡母鸡也是两个不同的字。还有山羊和绵羊是不同的两个字。

我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学习努力,为以后学习英语打下基础。虽然当时学的内容不多,但是循序渐进很有收获。一年时间学了不少英语单字,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句型则从叙述句到疑问句。对于疑问句的回答,肯定答句和否定答句的规则,与汉语的语法是不一样的。

我们还学习英文书法。是用钢笔在专用的习字簿上写英文的花体字。这与以后教学用的楷书是不一样的。但有了花体字的底子,写楷书英文字就容易多了。

还有一件事我至今还记得。就是矿石收音机的事。由于学校离家比较远,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母亲给我钱,在巷口一家小面馆吃一碗阳春面。当时有一位男青年,每天中午也在这里吃饭。日子久了就互相认识了。他住在斜对面一条名叫大德里的弄堂里。他领我到他住处听矿石收音机。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事物。记得他的窗外有天线。打开收音机,转动可变电容器,在耳机里就能听到广播。

我家在东宝兴路住的时间不长。这是一条石子路,附近有一条小河,上面有木桥,好像叫邢家木桥或陈家木桥,我记不太准了。我家租住的房子相邻有一家作坊,是用猪皮生产假鱼肚的,气味非常不好,所以不久就搬家了。搬到施高塔路四达里居住。离守真小学还是远,所以中午还是买一碗阳春面当午饭。

我没有读四年级,跳班上了五年级。这所学校名叫新亚中学,有附属小学,一共十二个班级。新亚中学也在北四川路,是在横浜桥的北面。比起守真小学来,规模是大不一样的。学校有很大的操场和体育设备。北面有秋千荡船等,南面有单杠双杠跳马和攀登用的木架等。有一条五十米长的跑道,尽头有沙坑,以便跳高跳远运动员落入不受伤害。

从四达里到新亚中学路还是不近,所以中午我还是不能回家吃饭。这里没有面馆,商店也很少。只有一家出售面包的商店,我每天买一只面包当午饭。学校有开水供应,我就喝点白开水。当时的生活就这样简单。

为了就近上学方便,我家搬到学校对面金星袜厂门市部楼上居住。这是麦拿里沿街的店面房。麦拿里的弄口朝东,弄口南面和北面各有几间店面房。金星袜厂是最南的一间。我家是从麦拿里后门进出的。麦拿里这条弄堂现在还在,不过名字改为麦丰里了。

当时麦拿里南面是很大一片空地,有时有木头人戏来这里表演。记得也有在这里耍猴的,以及卖艺的人等。

后来我家搬到横浜路文彦坊居住,大概是为了房租便宜的缘故。这里离北四川路新亚中学不太远,经过一条名为吟桂路的小路,就可以到达北四川路。吟桂路现在改名秦关路。

我在新亚中学附小读完六年级,升入初中继续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新亚中学迁入法租界,我家也搬到法租界居住。此时我已经是中学生,小学阶段已成过去,就不说了。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9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八十一梦

九十岁老人愿与大家交流,因为我生在上海,特别愿意与上海人交朋友。\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