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腊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老弄堂里的“游戏”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2月06号 23点 阅读 10659 评论10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老弄堂里的“游戏”

 

   

    我们这代人对老弄堂里的游戏记忆犹新,尽管大部分早已消失。这些说给儿孙们听,他们可能会很不明白的。

    如今儿孙们玩的游戏科技含量高,趣味性强,且多是网络上的,什么软件之类的。但与我们那时玩的游戏也有不可媲美的地方。

    我们那时玩的游戏虽简单、粗糙,但是结伴而玩,参与性、互动性强。这也是老弄堂里玩的游戏的特点。

    老弄堂里玩的游戏很多。上海有个“九子”公园,在成都北路靠着苏州河的地方。公园内陈列着50、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玩的掼结子(掼沙包)、抽陀子(抽贱骨头)、跳筋子(跳橡皮筋)、滚轮子(滚铁圈)、打弹子、套圈子(套圈圈)、顶核子(顶橄榄核)、扯铃子(扯扯铃)、造房子等9种民俗游戏。实际上这些游戏有的后面是不带“子”的,我猜测可能是为了叫起来更形象、方便一点,就把它统统归到“子”里面。据我知道,这个“九子”游戏的传承和主题公园的建造,与南京东路街道承兴居委会的热心、坚持分不开的。

    早些年还在上班时,很有幸参与过这个居委会组织的“九子”项目游戏。

    巳经退休多年了,不知“九子”比赛是否还在继续。当时是每年一次,以运动会的形式组织的。还有一个开幕式,多放在弄堂里举行,有一次是在上海音乐厅前面的空旷地。市体委、区体委的领导很重视,均到场,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出席还讲话,还有列队仪式,有武警、居民区、工厂、机关等方面的人员参加。说是比赛,可参与的人多图的是怀旧、气氛、高兴,当然,也有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意义。一帮大人玩起了儿时的游戏,狭长的弄堂里挤满了人,笑声叫声加油声响彻在弄堂的上空,营造了浓浓的童趣,仿佛又穿越到儿时的弄堂。

    可是这毕竟是“情景模拟”,且又都是大人,参与只是找点感觉。再说“九子”还未完全包括小时候玩的游戏。

    我印象很深的老弄堂里的游戏还有刮香烟牌子、踢毽子、盘羊摸摸、斗鸡、骑骆驼、挑彩棒等。

    那时读书放学了,温好功课,小伙伴们就在一起玩起来。弄堂里到处是场地,游戏可以因地制宜。就说“叮概榄核子”吧,核子多去路上拣的,偶尔买几只卫生概榄吃吃,把核子藏起来。概榄核子大小各异,大的很少,且形状各异,有的长有的短,有的胖有的瘦。有的中间大两头小,有的两头长中间短。手上有了几个概榄核子像拿着个宝似的,放在裤子袋装里常用手去摸摸。"叮概榄核子"的玩法很简单,邀几个小伙伴,在平整的地面上用粉笔划几个圆圈,把概榄核子放在中间,然后依次每人手上拿着一个概榄核子,人站直,瞄准朝地下那个叮去,被叮住的概榄核子如弹出圆圈线就算取胜,这个概榄核子就归他了,如没有叮着就换人。这个游戏看看简单,却也有点技术含量,主要是瞄准的点很重要,要恰到好处,如太正中,还弹不出去。小时候,这个游戏我玩了最多,至今仍记得当时玩的情景。我站直,头稍低下,手上拿着概榄核子放到近眼睛处,眯住另一只眼睛,屏住呼吸,瞄准,一放手,手边往右大腿上侧一敲,脚一跳,不由自主地叫起来"出去",意思叮着了概榄核子。时间一长,小伙伴们都笑着说"出尿"(普通话小便的意思)。

    如此道来,只是回味儿时的乐趣,回想在老弄堂里成长的岁月。

    真是时间如梭,不觉之中,玩这些游戏的人都已奔六、奔七,甚至还有奔八的人了。

    (以上图片均源自网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