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01月21号 10点 阅读 6815 评论8 点赞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饭局
(嘉敏)
临近年节,饭局不断。几十年来,参加过数不清的饭局。
于百姓来说,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结婚、生子、升学、祝寿、过节的喜宴,同学、同事、战友的相聚叙情欢宴,求人办事的请托宴,开张开业、功名成就的庆功宴,接风洗尘、人来客往的友情宴,当然也有送别故人的豆腐饭,不胜枚举。
喜欢请客吃饭,并非单纯好吃,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使然。聚在一起,你敬我一杯,我得回敬。你来我往,推杯换盏,沉浸在如此氛围中,其情浓浓。吃过饭了,喝过酒了,碰过杯了,交流就顺畅,关系更进一层了。
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几乎可以洞悉其兴趣、爱好、财富、身份、地位。饭局,某种角度看,也是一个人社会身份认同体系。有人赴会要问清客因何故、同桌何人;有人则不问青红,有请必赴,充分信任;有人非高档不登,有人喜乡野家常。
但凡饭局,有些不是随便吃的。既称饭局,当有饭,重在局。饭有高档、低劣;局则有谋局、设局、布局、开局、当局、大局、格局、伏局、搅局、僵局、窘局、危局、乱局、残局、败局、和局、胜局、结局、散局……似乎贬义的多。历史上,有最暗藏杀机的项羽与刘邦的“鸿门宴”;有最霸气侧漏的曹操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有三国争斗最设计坑人的“群英会”;有北宋皇帝最四两拨千金的“杯酒释兵权”;有最豪华笼心的“乾隆皇帝千叟宴” ……不一而足。现实中,有职有权的,也理应刻刻小心。可能影响到职务、公事的,亦应慎之又慎。一不留神,踏入陷阱,小节酿大错,悔之晚矣。
饭局,根本的概有情感融通的社交功能,故有各类讲究。比如环境的讲究,或高雅、豪华,或素颜、简朴;座位的讲究,有的主人坐主位,有的主人傍主宾坐侧位,也有的坐末位;比如谈吐的讲究,一个人高谈阔论、口吐莲花,除非你德高望重,不然招他人侧目;少言寡语、气氛沉闷也让人尴尬。还有敬酒的先后、多少、站坐,菜肴的丰盛、简约……都或隐或显或轻或重地体现着饭局的格调。这些,都要看主人意图、客人尊显、主题轻重而来。所以,有些饭局摆起来、吃起来也蛮吃力、费心、用神的。当然,总起来还是开心融洽的多。
传统有“人生在世,不过吃穿二字”之说,国人崇尚民以食为天。不管怎样,饭还是要吃的,几千年遗承下来的饭之局很难消逝。就看去哪里吃,与哪些人吃,哪能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