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01月06号 22点 阅读 10649 评论12 点赞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后,迎接新年有意义的旅游,我在2018年12月31日上午9:5开,乘高铁动车前往杭州西湖景点第二次自由游览三天。因记得第一次是1980年10月20日,由青技校老师带领我们同学去抗州、绍兴、莫干山等写生过一周。如下几张图片先后安排景点行程,介绍西湖秘境中走一走,感受大隐隐于市的快乐。
第一天
灵隐寺的名字想必都耳熟能详,大家不知道的是灵隐寺的旁边还有一处号称钱塘第一福地福永福寺。永福寺坐落于飞来峰对面的形胜山下,可谓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永福寺始建于东晋年间,同灵隐寺一样,也是印度高僧兴建的,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了。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之为 “黄妃塔”。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雷峰塔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南宋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之一。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其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 所以黄妃塔才是原名。
晚上走近在杭州西湖边上眺望雷峰塔灯光炫耀夜空
第二天
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是后人为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而建造的。900多年来,历经沧桑,几经毁建,所存八字墙是原建筑仅存遗迹。
杭州市政府为挖掘杭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恢复历史文化景观,于2001年在钱王祠旧址---西湖南线柳浪闻莺公园重建这座古祠,并经专家设计、市民评选,最后确定了重建方案。重建工程于2002年2月动工,至2003年国庆前夕竣工落成。
古祠恢复了吴越国钱氏三世五王塑像、功德崇坊,主要殿堂建筑等相应景观。重建后的钱王祠占地11300 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同时在祠内陈列钱氏相关的史迹,并以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法再现"钱王修筑海塘"等历史场景,古韵浓郁,情趣盎然。此外,古祠内还建造了古戏台,演出《钱镠记》和一些昆曲、京剧、越剧等,让游客欣赏。重建的钱王祠与柳浪闻莺公园融为一体,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为一体的园林新景点。
钱王祠不仅丰富了西湖南线景区的历史遗存,而且对于推动杭州文化重建起着积极的作用。
浙江省军史陈列馆南接钱王祠,背靠涌金池,与中国美术学院隔路相望。我了解到,省军区军史陈列馆的建设,历经4年多的充分准备,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在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的大力支持下,军史陈列馆被列为西湖国防教育主题园的主要场馆,有机融入西湖文化和景点。
浙江省军区由兵团级单位演变而来,历史厚重,英模璀璨。陈列馆展陈各类图板400余幅、革命文物200余件,详实记录了土地革命战争以来省军区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全面直观地展示省军区部队辉煌历史。
在2011年6月举行的第35届(巴黎)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的第41处世界遗产,也是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城市中心区以西地带,分布范围3322.88公顷。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文化史迹闻名世界,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杰出精神栖居功能的“文化名湖”、也是享誉中外的“人间天堂”。
作为文化景观,“西湖景观”的价值载体主要体现在6个不同的方面,今天小编先给大家介绍西湖自然山水、城湖空间特征、西湖景观格局这三个特征。
西湖"光华复旦"牌坊
西湖白堤中山公园门外湖岸边竖立着一座精致的牌坊。这座牌坊名为“复旦光华”,原先是康熙年间一清朝行宫的牌坊,牌坊的修复是参照一幅西湖老照片上的实景进行的,这也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两堤三岛”中恢复隐没的人文历史景观中的一个。
中山公园位于杭州市西湖孤山,中山公园门前的一对汉白玉狮子,是明代的遗物,左边的是雄狮,右边的是雌狮。
1927年(民国1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
杭州中山公园由清代行宫的一部分改建而成的。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闻名。唐代有孤山寺,南宋时建西太乙宫、四圣延祥观,清代曾在此建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雍正时(1727年)改为圣因寺,与灵隐、昭庆、净慈三寺合称西湖四大丛林。在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原行宫的一部分建为中山公园。
山后还有鸡毛信塑像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俞曲园纪念馆,坐落于杭州市孤山南麓,西泠桥南侧,原为晚清名重一时的朴学大师俞樾故居,俗称俞楼。
它依山傍湖,间以修廊短篱,四时花木杂莳其中,以其所蕴含的诚挚动人的师生情谊和浓郁的文化蕴味而显得格外耐人品读。
钱塘苏小小墓,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湖西泠桥畔。
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中提到:"苏小小,在西湖上,有'湖堤步游客'之句,此即题苏氏之墓也"。明代书画家徐渭(1521年-1593年)来此凭吊时,墓还完好。到清雍正十年1746年,"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郑板桥到西湖西泠桥畔遍寻苏小小埋玉处不果,曾写信向熟悉西湖掌故朋友打听苏小小墓所在。根据《浮生六记》作者(清)长洲人沈复的记述,在西泠桥侧的苏小墓,最初仅半丘黄土而已,乾隆皇帝1780年圣驾南巡,曾询问苏小小墓。1784年春乾隆帝再次南巡,沈复随父亲迎接圣驾,那时苏小墓已石筑为八角形,上立一石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沈复叹道:"馀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能够看到苏小小墓了,就在西泠桥的西北侧。苏小小是南齐钱唐县一名艺妓,家住西陵(泠)桥旁。有天苏小小到满觉陇赏桂,结识正在攻读的名叫鲍仁的穷书生。苏小小慷慨赠银百两助他金榜题名。鲍仁中了进士,出任滑州刺史,专程来西湖酬谢苏小小。哪知苏小小应酬过劳,感受风寒酿成大病,未等重逢已经香消玉殒。鲍仁得知,在西陵桥头为苏小小筑墓,亲笔题书“钱唐苏小小之墓”的墓碑文。墓上后来建起一座亭子,叫做慕才亭。
葛岭,道教名山胜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北宝石山西面。海拔166米,相传东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曾于此结庐修道炼丹,故而得名。岭上有抱朴道院,现为全国重点开放道教宫观,尚存炼丹台、炼丹井、初阳台等道教名胜及古迹,岭巅初阳台,是晨观日出之佳境,著名的钱塘十景之中的“葛岭朝暾”即此。为古今杭州道教胜地及旅游名景。
济公塔院
济公为宋代高僧,出生于浙江天台,出家在杭州灵隐寺,后移居净慈寺,圆寂在虎跑。济公塔是人们为纪念济公的不畏权贵、嫉恶如仇的传奇一生而建。济祖塔内刻有一座大型的浮雕群。济公殿:是供奉济公雕像的享殿,济公形象栩栩如生,院后壁上有数幅壁雕石刻,风趣儒雅都是济颠的传说。
虎跑梦泉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定慧禅寺内。虎跑之名,因梦泉而来。传说唐代高僧性空住在这里,后来因水源短缺,准备迁走。有一天,他在梦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日间果见两虎跑翠岩做穴,石壁涌出泉水,虎跑梦泉由此得名。
虎跑泉为杭州名泉之一,水质纯净,甘冽醇厚。用虎跑水泡龙井茶,清香溢口,沁人心脾,被誉为"西湖双绝"。郭沫若曾赋诗赞道:"虎去泉犹在,客来茶甚甘"。
虎跑游览的乐趣在泉。进山门之后,清泉便在脚下发出丝弦般的声响,酷似滴珠落盘的琵琶乐曲。虎跑泉十分清澈,水质洁净,龙井茶叶虎跑水,历来被誉为西湖双绝。从听泉、观泉、品泉、试泉直到梦泉,能使人自然进入一个绘声绘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虎跑还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济公归葬的地方,济公殿、济公塔院坐落于此。近代艺术大师李叔同在此出家为僧,弘一法师纪念室也很引人关注。
第三天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
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成就。
登上六和塔远望钱塘江大桥风采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钱塘江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总投资540万银元。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日军从浙北南下而炸毁。抗战后钱江一桥开始重修。1953年5月钱江一桥恢复通车。 截至2015年10月22日,"78岁"的钱塘江大桥已经实现了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22235天,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
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杭州解放纪念碑留影
这是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纪念碑--杭州解放纪念碑。伴着滔滔江水声,它似乎一直在默默讲述着杭州从解放走向新生的伟大历程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见义勇为事迹陈列厅,是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副馆,
亦是全国首个以见义勇为作为主题的陈列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马寅初纪念馆位于杭州市庆春路山子巷南端,共有3层。该建筑造于清朝末年,为一座中西式花园洋房。这个建筑在马老先生居住后改为“竹屋”,这个名字来源于马寅初喜竹,因竹有“虚心劲节,宁折不屈”之品格,与马寅初性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马寅初生于1882年,他出生在马年、马月、马日、马时,还姓马,真是“五马齐全”。马老先生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先是学富五车,后成为学界泰斗,然后构建经济学说、最后推出新人口论,毕生所学成就《农书》,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纪念馆的第一层,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期写的一篇论文:《纽约市的财政》,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本科生教材,还任过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校长。马寅初起草了十多部法规,比如交易所法,保险法,银行法等等,他还参加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马寅初是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还获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多位领导的认可与赞成。马寅初把经济放在第一位,因为他认为一个国家只要经济好,那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我从上面这几点看出,马寅初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特别在文革期间真的像竹子一样坚强不屈,坚持真理。马寅初71岁时开始学习俄文,3年后,他就已经可以自由的阅读俄文著作和写作。
接着,第二层,马寅初的书房和卧室摆放的东西,都是他留下的物品,供人们观赏。这里还放着一面马寅初家族的家系图,马家的儿女真的有好多,我想:马寅初就是因为这个搞计划生育的吧。
马寅初一生坎坷,但他不灰心,不消沉,积极乐观。他也喜好运动,热衷健身,竟活过百岁之龄,笑到最后。
马寅初——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信纸作者:金宗林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