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01月02号 18点 阅读 11231 评论13 点赞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历史上,唐代有两件事情交相辉映。一件事情是玄奘西游,求取大乘佛教真经,普度众生;另一件事情是鉴真东渡,弘扬佛法,谱写中日友好篇章。
鉴真东渡,弘扬的不仅是佛法,还有当时最先进的中医药知识;鉴真送到日本的不仅有佛经,还有健康知识。鉴真不仅是唐代著名高僧,还是著名的医药学家,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中指出,“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人而已”。
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广陵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扬州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极深,神医华佗的得意弟子吴普就是扬州人,华佗的医术通过吴普得以在扬州有所存留;隋代,我国第一部论述病因和症候的中医学专著《诸病源候论》成书于扬州。唐代推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扬州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有“扬一益二(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为中心)”之说。随着商业的发展,在当时,扬州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药材集散地。唐代诗僧皎然曾经用“扬州喧喧卖药市”(出自《买药歌送杨山人》)来描写当时的盛况。
在扬州出生、成长的鉴真从小就受到中医药文化熏陶,这为他日后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医药学家打下了基础。鉴真在扬州大云寺出家时,年仅14岁。他在研究佛法的同时,对中医药学也进行了刻苦钻研。鉴真20岁时,跟随道岸禅师游学洛阳、长安,师从文纲等继续学习佛法。而文纲是律学始祖道宣的弟子,道宣与孙思邈有极深的友谊,与孙思邈在医学和佛学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学习。鉴真从这些老师那里不但学到了高深的佛法,而且学到了高深的医术。可以说,鉴真是孙思邈的再传弟子。鉴真重返扬州后,已成为对佛学具有较深造诣的高僧,并在大明寺、龙兴寺设悲田院、福田院为当地百姓诊治疾病,亲自把脉、调方,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受日本高僧的邀请,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开始,鉴真先后6次东渡,历尽艰难险阻,最终于天宝十三年(754年)到达日本京都奈良。这时,鉴真已经66岁,双目失明。随同鉴真一同到达日本的不仅有经卷,还有麻黄、细辛、芍药等36种中药。
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朝野的欢迎,称他是“过海大师”。鉴真对日本文化,特别是中医药学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曾经参与光明皇太后兴办的悲田院、施药院活动,用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为日本人民治病,且疗效很好,深受日本人民欢迎。据说,直到17世纪,日本药行出售药物的药袋上还印有鉴真的像。据《续日本纪》记载,光明皇太后患了病,曾请鉴真诊治疾病,颇有效验;圣武太皇生病时,鉴真也曾经亲自为其调理身体。
张庙街道关工委(通七一)叶子 撰稿
信纸作者:叶惠麟笔名叶子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