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走进俄罗斯之三  凝目红场上空远去的硝烟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1月04号 21点 阅读 11014 评论26 点赞4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说圣彼得堡是一个为艺术而生的城市,那么,莫斯科就是为着神圣的纪念而存在的城市,我们在莫斯科的行程中有深刻的感受。
波光粼粼的莫斯科河像一条蓝色丝带,静静地从城市中间流过,古老建筑和现代建筑在白桦树影中显现,高高的尖塔、大大小小的洋葱头在闪闪发光——这就是西方称为“红色帝国之都”的莫斯科。
莫斯科曾经是共产国际的革命中心。当年,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我国多少革命先辈、仁人志士就是从那里找到了真理,看到了希望,他们以苏联为荣耀、以苏联为榜样,按苏联的模式建设自己的国家,在那个时期,这种对苏联的信任和学习持续了许多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从十月革命到共产国际、从苏联坚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到中国浴血奋战的八年抗战;从苏联对新中国156项大型项目的援建到1960年两国交恶以至苏联在华的专家全部撤离;再到1990年6月12日俄联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家主权宣言(即俄罗斯独立日)。这期间多少风云变幻、多少悲欢离合,使得我们50岁以上的一代人对此积聚了多少恩怨、多少记忆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我们从小就对莫斯科抱有一种崇敬心理,向往能有一天去瞻仰红场这一“世界革命”的中心,瞻仰那有着闪闪红星的高耸的塔顶,那世人瞩目的列宁墓,那红墙围绕着的克里姆林宫……虽然现在对红场不再有那种朝觐心态了,但是当真的来到莫斯科,置身于红场之中,那种亲切感、肃穆感、神圣感还是油然而生。


 

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就如同天安门广场在中国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名气虽大,面积却只有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站在这里,最先跃入眼帘的不是美丽的建筑物,而是脚下的条石。
偌大的红场,地面铺的全是这种条石。表面粗糙,接缝不齐,甚至有些凹凸不平,让人想到那是曾经被坦克大炮碾压过的痕迹,似乎就能听见整齐的步伐和踏踏的马蹄声,还有《神圣的战争》那激昂的旋律。

 

 


 

77年前的1941年10月,莫斯科战云密布,德国法西斯在横扫欧洲之后,集中了180万军队,1390多架飞机,1700多辆坦克,1.4万门火炮,将莫斯科团团围住。希特勒甚至狂妄叫嚣要德军:“……无论是列宁格勒,还是莫斯科......,你们必须使他们化为乌有,化为灰尘,让他们在地球上消失。” 英雄的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领导和朱可夫元帅的指挥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莫斯科保卫战”,顽强地抗击了法西斯军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和狂轰滥炸。1941年11月7日铁血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震惊世界的“红场大阅兵”。


 

 

成千上万的苏联军队接受检阅,多数官兵都是刚刚从前线拉回来,根本就没有经过阅兵的排练,队伍并不整齐,脚步也不统一,但他们却目光坚定,斗志旺盛。手里握的枪都是装满实弹,每个人还都背着行囊——离开红场后,他们不会回到营房,而是将直接奔赴前线,与入侵的德军做最后的殊死搏斗。


 

 

苏联军民经过4年的浴血奋战,以牺牲2700万人的代价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攻克柏林,消灭了德国法西斯,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性胜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场是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见证,是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向往已久的英雄广场!
发一组我在网上下载的1941年红场阅兵图片,让人热血沸腾!


 

红场四周名胜古迹环绕,每一座建筑都是姿态优美,造型丰满独特,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彰显着当年的奢华和如今的沧桑,展示着迷人的俄罗斯建筑风格,令人目不暇接。

        
 

 

位于红场北端的红砖带白顶的建筑,就是俄罗斯历史博物馆,我们从这里走进红场。在历史博物馆前,我们看到了朱可夫元帅的雕像;朱可夫元帅身骑战马,左手勒缰,右手向前,神情坚定,坐骑的右后蹄抬起,另外三蹄踏着纳粹党的党徽和德国法西斯的旗杆,象征着苏联红军的胜利。 


 

 

红场的南面是世界上所有的游客都喜欢在这里留影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是莫斯科最美丽的建筑、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卓越代表。这座十六世纪中叶的杰作,是伊凡雷帝为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后下令建造的。周边8座小教堂围住中间一座大教堂,红砖和白石构筑的主体组成了一组精致的建筑群,9个高擎着白色十字架的洋葱头式穹顶代表着9次大捷,它们高低错落,涂以金、红、绿、白、蓝诸色,弧状或旋转盘升的线条,色彩相间,图案、装饰各不相同,华美且充满动感。


 

大教堂前面,肃然矗立着爱国志士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纪念碑。1612年,他们率义军打败了入侵的波兰军队,解放了莫斯科。棕红色大理石座上,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青铜雕像被表现得栩栩如生,身上的线条粗犷有力:一个站立着,左手持剑,右臂抬起,手掌指向远方;另一个坐在石头上,左手支撑着盾牌,眼睛凝望天空。


 

 

 

 

我们在凝望,在沉思,留下美好的记忆。


 

 

 

 

 

红场东侧是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古姆百货商场,其建筑构型、内部装饰非常气派,别具一格,国际大牌也是应有尽有,店内俄罗斯风味的冰淇淋和紫雪糕很有名气,100卢布一个,味道好极了!


 

 

红场西侧就是闻名遐迩的克里姆林宫。
自古以来,克林姆林宫就是俄罗斯的政治中心。十八世纪以前,一直都是俄国历代沙皇的行宫。“十月革命”后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
在这里,伊凡雷帝开始了他的恐怖统治,拿破仑注视着莫斯科燃烧,列宁实施了无产阶级专政,斯大林清理了阶级队伍,赫鲁晓夫抗击了冷战,戈尔巴乔夫实施了改革,叶利钦创造了新俄罗斯。现今是俄罗斯的总统府,也是俄罗斯的心脏和灵魂,俄罗斯国家对外对内的政策法令都从这里发出。


 

克里姆林宫朱红色的宫墙十分醒目,总长2.2千米,高达18.3米,面积27.5万平方米,宫墙上坐落着19座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塔楼。“十月革命”后的1935年,在五座最大的城门塔楼顶上,各装上了一颗直径6米的红宝石五角星,即传说中的“克里姆林宫红星”,曾经是全世界无产者心中的革命图腾。


 

 

最漂亮的一座塔楼是位于东侧宫墙中间位置的斯巴斯基塔楼,走进红场一眼就能够看到。塔上有时钟,钟的字盘用黄金铸成,表盘直径6米,时针臂长3米,每15分钟报时一次,12点整时鸣奏进行曲,著名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就源于这里。它也是克里姆林宫的一号大门,历代沙皇由此进出,当今的普京总统亦是如此。


 

 

我们这些游客和俄罗斯老百姓参观克里姆林宫,则是走另外一个大门:经过“库塔菲娅塔楼”,过严格的安检口;

 

 

走过特洛伊桥,再通过一座高耸入云的塔楼 ---圣三一塔楼,才可以进入克里姆林宫。  

 

圣三一塔楼是宫墙上最高的塔楼,塔顶的红星依然在蓝天苍穹下闪烁,照耀着俄罗斯,只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完全背弃了马列主义,升起了沙皇旗,让历史翻过了曾经辉煌的一页。


 

在心中感叹着,我们跟着人群走进了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果然名不虚传,它不仅是俄罗斯民族久负盛名的历史丰碑,也是世界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教堂耸峙,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 其间。


 

我们走过赫鲁晓夫掌权时期建的气势恢宏的大礼堂,俄罗斯双头鹰国徽高高地挂在正上方,金光闪闪的双头鹰国徽与塔楼上的宝石红星交相辉映,见证了这个国家的时代变迁。


 

这是以前沙皇的军械库,后改建成博物馆。墙外陈列着历次战争中缴获的古炮,展示着过去的辉煌。


 

 

这座三层黄白相间的建筑,就是俄罗斯总统府办公楼。据说,每当象征总统权力的旗帜飘扬在圆顶上方时,就是普京总统从莫斯科郊外乘直升飞机到办公室上班了,正在日以继夜地为人民服务,为俄罗斯操劳呢!


 

 

继续往前,一座四百多岁的炮王赫然在目。铜绿色的炮身,布满浮雕。炮体重40吨,从来没有使用过,只能供人们欣赏。我们在炮口下祈祷,愿世界远离战争,让世界永远和平!


 

这只大铜钟于1735年铸成,重202吨,高6.14米,钟体最大直径6.60米,是北京永乐大钟的四倍半,号称世界第一大钟。传说,当年钟王刚刚浇铸完成时,车间失火,迸裂一块碎片,重11.5吨。碎片置于钟王之旁,呈现出一种缺憾之美。


 

克里姆林宫著名的教堂广场,是世界上教堂最为集中的地方,在规模不大的广场周围,坐落着5座各具特色的教堂。这些教堂既是克里姆林宫整个建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俄罗斯教堂的精粹所在。


 

 

 

 

 

 

 

气势恢宏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报喜大教堂、大主教宫殿、 十二使徒大教堂、多棱宫等比肩而立,分别具备不同用途,如王族加冕、洗礼、结婚、居住等。
白墙之上有金色的洋葱头样穹顶,高耸的十字架是与上帝对接的信物;
白墙之内层层雕饰着宗教壁画,幽暗的堂室内烛光点点,威严的上帝、受难的耶稣、慈爱的圣母、虔诚的使徒寄托着世间对祥和安康的向往,宗教神圣庄严的氛围弥散于各个角落,让人肃然起敬。


 

列宁墓位于克里姆林宫外西侧的宫墙下,红色的方形建筑,肃穆凝重。
1997年3月,叶利钦曾下令“尽快埋葬列宁”,以宣告与共产主义诀别。然而,命令未被执行,列宁墓依然在红场的最中间。

 

 

我们崇敬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参观红场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拜谒列宁陵墓,瞻仰列宁的遗容,就像中国人第一次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观时,最想拜谒毛主席纪念堂一样。可是今天列宁墓不开放,近在咫尺,却无缘见到列宁。
站在列宁的陵墓前,伟人那“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声音,似乎依旧响彻红场上空。只是在当今的人们心中,这声音还占据着多少位置呢 ? 苏联正式解体距今已经27年了,至今我还清楚的的记得 1991年12月25日广播中传来这个震惊世界的消息时,心中的震惊: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怎么说“散伙”就“散伙”了呢?
但是这一路走过,我看到的俄罗斯,不是想象中千疮百孔的模样,它商品丰富,环境美好,古老和现代交融相映,建筑美轮美奂,市民从容地走在大街上,游客在城市里自由穿梭,是一个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俄罗斯。记得普京在竞选时说过一句话:“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彼得大帝当年也说过:“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全新的俄罗斯!”)这种信心和气魄是引领一个国家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虽然今天的俄罗斯还不及当年的前苏联,但是这位硬汉的确带领着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再一次走向强大,俄罗斯仍然是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位于亚历山大花园里的无名英雄墓,是1967年为了纪念二战中牺牲的无数英烈而修建的。尽管那个时代已经久远,但此处的硝烟气氛依然弥漫。


 

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造型简洁明快,庄严肃穆。
墓碑前的长明火,自点燃的一刻起一直燃烧到今天到永远。
墓碑上刻着这样的文字:“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墓两侧的两座玻璃岗亭前站着两名神情庄重的持枪哨兵,昼夜为烈士守灵。这是是俄罗斯妇孺皆知的“全国第一岗”,俄罗斯人以这样的形式,时刻缅怀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无数英烈。


 

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小时一次的换岗仪式。我们去时,正遇上换岗仪式。三名士兵远远地迈着正步过来,没有号乐,也没有口令,但他们全副武装、步伐一致、动作整齐,显得格外庄重严肃。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是他们心中的一块安葬着民族英烈、民族之魂的圣地。一队队前来瞻仰的人群,一张张崇敬肃穆的脸庞,折射着这个民族对英雄和历史的敬重。
导游告诉我们:在俄罗斯凡是经历过战火浩劫的地方,都有这样的烈士墓、纪念馆和英雄雕像,在那些地方,也总有日夜燃烧、熊熊不熄的长明火,让世人永不忘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在红场举行婚礼,也成为莫斯科年轻人的传统。每当那时,新人们都会到烈士墓前拜谒,献一束鲜花,祭一杯香槟,留一张合影。我们在谢尔吉耶夫镇,在圣彼得堡市区,在著名的皇村,都看到了那一簇仿佛永不熄灭的火焰,也见到了走过红场穿着婚纱的新人,这是俄罗斯人爱国主义情怀的生动写照。一个崇尚英雄主义,不忘先烈的民族,是永远无法征服的。愿和平永驻!


 

离红场不远的莫斯科大学,世界十大名校之一,是一所闻名全世界的综合型大学。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名垂青史的思想家、科学家、伟人、名流,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莫斯科大学主楼高240米,世界最高的大学建筑,苏联鼎盛时期的社会主义巅峰之作。
当年毛泽东主席就在这里对中国留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


 

 

眺望这大气非凡、直冲云霄的教学主楼,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震撼与感动从心底奔涌而来。我们在这里留下一张永远无法得到的“毕业照”。


 

 

如果说圣彼得堡的皇家宫殿反映了沙俄时代的帝王风范,莫斯科地铁则集中体现了斯大林时代的苏联风貌。其规模之庞大、造型之繁复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是莫斯科地铁的重要特点,其中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是地铁壁画的主题。


 

 

我们来到莫斯科革命广场站,大厅拱顶的大理石为暗红色,同样颜色的地板和雕塑底座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80座青铜人物雕塑惟妙惟肖地反映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战斗场面:表情严肃的工人们,或手持冲锋枪、或高举旗帜,令人想起那个惊心动魄的时代。雄壮的场面使我们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教益。


 

莫斯科的金环小镇独具魅力。
所谓的俄罗斯金环”,是指以莫斯科为起点,至东北方向的伏尔加河,由若干古老的城市连接起来,形成近似金项链般的环形,故称“金环”。这些散落在莫斯科北至东北方的古城,展现着俄罗斯中世纪的古都风貌,能欣赏到真正俄罗斯风格的景色。
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一个风光如画的谢尔盖耶夫小镇。


 

 

谢尔盖耶夫小镇历史悠久,小镇中非常有名的是圣三一大修道院,起始于14世纪初,最早是一位东正教僧侣该修道院的创始人谢尔盖在这里隐身修炼,后经不断的建设,形成一个教堂建筑群,非常华丽精美。



 

我们来到这里天已经快黑了,但是修道院每个角落都可见俄罗斯人。有全家一起来朝圣的,也有单独来找修士排忧解难的;有来喝圣水的,也有在墓前祭奠的……尽管老老少少,众生百态,却都表达出一个共同心愿,那就是对“主”的忠诚与眷恋。


 

 

修道院里最著名的是圣三一教堂,于1442年建成,白石砖砌,镀金屋顶,谢尔盖的陵寝就在里面。柱子上是各种圣像,墙面和拱顶的壁画描绘了东正教的历史,特别是有三面墙镀金的圣像壁,雕刻精美华丽,画面色彩深沉厚重,近500多年的历史,竟然还如此光彩夺目,真的令人啧啧称奇。

 

 

圣母安息大教堂是以克里姆林宫里的圣母安息大教堂为蓝本,只不过克宫的教堂是5个金色洋葱顶,这里的是1个金顶4个点缀着金星的蓝色洋葱顶,美轮美奂,圣洁得让人心颤。


 

建于1741-1769年的五层钟楼,高达88米,内有挂钟42口,是修道院建筑整体中最宝贵的部分,也是俄罗斯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 


 

 

谢尔盖斋寺原本是信徒休息之处,后在1686-1692年由彼得大帝捐献建造。这里因为有两位圣僧的遗骸,很多俄罗斯人很虔诚在此做祷告,点圣火,吻圣体,其氛围很庄严,很神秘,使人感受到宗教的力量。教堂里尽管人流不息,却非常的安静,伴有轻柔的歌声,歌声纯粹干净,非常具有穿透力,仿佛天使在歌唱。
大修道院内还设有莫斯科宗教大学和神学院,在这里还能遇到长髯飘逸的修士,回首凝眸之间,颇有气场。


 

走在这神圣的地方,心慢慢静下来,感受宗教带来的宁静和美好。我在心底默默地感恩:感恩生命,感恩艺术,感恩谢尔盖耶夫……世间的绝美原是无数善的汇集!


 

这个下午是我们来到俄罗斯旅游唯一的一个晴朗天气,我们来到位于莫斯科南部的女皇庄园察里津诺皇家庄园。


 

湛蓝的天,清澈的水,黄色的树,精美的湖,雅致的桥,加上古典的哥特式建筑点缀其中,让人心旷神怡,教堂的沉重和战争的阴影一扫而空。


 

 

 

察里津诺原来是18世纪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一处没有完工即被废弃的行宫,从1860年开始,在这里建起了很多公园和别墅,许多著名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丘特切夫、契诃夫、普列谢耶夫曾在这里度假休养,伟大诗人蒲宁在这里遇见了他的妻子。此外,还有柴可夫斯基、季米里亚泽夫,以及其他著名的从事文化与科学的人都曾在这里小住。2004年开始,莫斯科市政当局积极复原察里津诺皇家庄园。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公园,莫斯科及其周边的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整个公园有着皇家园林的气派,察里津诺湖中心的小岛上建立了亭台楼阁和小码头,建筑全部由红砖砌成,镶有白色石块的装饰性图案,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园中大面积的森林,很多树木已有几百年的树龄了,我们和悠闲漫步的俄罗斯人一起漫步在幽静、弯曲的林中小路上,空气清新,无比舒畅。

   

观赏鸽子的老人和孩子。


 

湖边美丽的夕阳红剪影。


 

 

 

唯美的建筑。


 

 

 

我们在阳光下开心快乐的身影。


 

 

风景如画的庄园,仿佛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处处都透着安静祥和的气息,和谐、温馨、浪漫的氛围久久的在我们心中弥漫。

 

                                                                                                                 谢谢阿吉老师的信纸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阿 吉(红过眼眶)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4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41人点赞

本文作者

阿敏

最美夕阳红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