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霞圃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百姓眼里的40年(嘉定区《又一春》征文选):变迁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2月03号 16点 阅读 10586 评论3 点赞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又一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区退管中心特举办《又一春》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和摄影比赛,活动从2018年年初开始策划,4月份正式启动,在作品征集的半年多时间中,活动受到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的极大关注,投稿量不断攀升,最终收到来稿48篇,摄影作品85余幅。本次的征文和摄影作品主题均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经历的人和事,取材于我们熟悉的场和景,内容健康向上,充满了正能量。经过层层评选,其中30篇征文、25幅摄影作品获得了本次活动的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

嘉定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
                            2018年12月20日

  

蒋蔚芳

清晨,绚丽的霞光映红了簇新的“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院牌,我的眼睛渐渐湿润,以至模糊:这里满载着我的进修岁月,这里烙刻着我半个世纪的蹉跎守望。回眸教育学院的前世今生,心里不由升腾起情感的浪花,胸口自会洋溢着豪迈与幸福!那么,就让我——一个嘉定教院的亲历者,打开记忆的闸门,追溯历史的镜头,以我之见,话嘉定教院沧桑迭代,以我之闻,感疁城教育历史巨变。

嘉定教院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她从无到有,几次迁址、数次易名,逐渐壮大,见证了嘉定教育曲折发展和嬗变的奇迹,为有着八百年厚重底蕴的嘉定历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98月,夏季的溽热裹挟着脆长的蝉鸣,嘉定教育学院的前身——“嘉定教师进修班”在苍莽和空白中建立。发轫之笔,开在职师资培训之路。彼时,学院借居嘉定疁城小学,那里条件简陋,设备全无,仅有三名培训教师,利用节假日,开教师培训之先河。一年后,改名为“嘉定县教师进修学校”,后又易名为“嘉定县红专学校”。

19616月,学校迁址嘉定镇南大街270号,复易名为“嘉定县教师进修学校”。期间在文革中被迫解散,至1972年,以“嘉定县教师培训班”的名义再次崛起。后又改名“嘉定县红专学校”。“红专学校”重拾旧梦,砥砺前行。岁月静默如冬之暖阳缓缓前行,然而每个亲历者都知道,这里正孕育着希望的春天……

开放的春天蜂飞蝶舞,学院终于遇上了发展的大千生机。1979年,学校迁至嘉定镇西门的清河路215号(现护国寺遗址),恢复校名“嘉定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水土之灵秀,沐改革之春雨,办学规模大幅提升。嘉定不少教师的学历上岗证在这里进修达标,许多教师的继续教育生涯铭刻着嘉定教校的印记。

世事变迁,桃李无言。19917月,学校迁址嘉定镇启良路82号。这一转折,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四幢簇新大楼组成新的校舍,图书资料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等一应俱全。嘉定教校已成为嘉定教师继续教育的大本营和“工作母机”。随着嘉定撤县建区和教育的蓬勃发展,1996年学校更名为“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人文蔚起,学院盛昌。2008年,学院迁址嘉行公路601号,与区教育局比邻而居,俨然成为教育局的参谋部和人才培训高地。这里院舍一流,气势恢宏;设施现代,信息通达;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4人,其中特级校长、特级教师10人,占全区特级校长和教师的40%;区教育系统名校长、名师工作室17个,占全区教育系统双名工作室的51.5%;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占全区教师数的一半以上。学院秉承“甘为人梯”的培训目标,一年365天不间断地开展培训工作,受训者涵盖全区中小幼干部教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教育同仁。2017年底,她被授名为“嘉定区教育学院”。

几十年励精图治,学院几易其址。从嘉定城南的南大街270号,到城西的清河路215号,从城东的启良路82号,到城北的嘉行公路601号,其院址竟遍布嘉定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始于南部的初创开垦,历经东西的砥砺耕耘,以至于北部的繁荣昌盛。院址更变,院名几易,不变的是其办学宗旨:悉心涵养人文静气,尽心培植教育芳华。开办之初到现在,学院办了多少班﹑培训了多少干部教师,为嘉定教育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恐已难用数字和语言说明。其学术地位和教育贡献只能印刻在嘉定教育界人士的脑海,珍藏于嘉定百姓的心田,镌刻在“教化嘉定”八百年的历史之中……

晨曦中,凝视着簇新的“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的院牌,我思绪翩飞:随着时代的发展,明天,您又将迁往何方?明天,您又将是啥模样?……虽然,明天的您我不能预测,但我深信:明天的太阳必将因嘉定区教育学院的崛起和变迁而更加鲜红、光亮!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9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