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呱呱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走走看看写写(192)岭南文化印象记-----沙湾古镇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1月04号 09点 阅读 10596 评论8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上午欣赏了岭南文化的精髓---宝墨园,下午转身便去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沙湾古镇。

 

     进入古镇,先要经过一个广场,广场北边有一个很大的方塘,据说在选定建祠堂地址后,先动土挖塘,一是风水需要,二是将挖出的土将祠堂地台填高,祠堂地台要一进比一进高的,喻意:这可使子孙日后在科举竞争中步步高升。挖出的塘还要蓄水,寓意水为财。另外与根据风水术数所造的,位于偏东南15度的,文峰塔配成一笔一砚,寓意使村中文墨不断。另外四方塘长年蓄水亦可起消防作用。

 

 

     正对方塘的便是沙湾古镇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明清古建筑---“笔耕堂”。“笔耕堂”是沙湾古镇何家大祠堂。你可千万别小觑了它,它可是位居番禺清代“四大宗祠”之首。进古镇不要钱,进“笔耕堂”要门票的(70岁除外),笔耕堂为岭南建筑文化的精华,堪称综合性艺术宫殿,是沙湾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何家祠堂为何叫“笔耕堂”,从字面便可理解:愿子孙勤奋读书,开拓进取。

 

 

 

    在广场上看到一些长方型水泥板,不知为何物,看到注解,方知是“旗杆夹”,有何用呢?还是有注解,一看便明白了:旗杆夹及旗杆为古代科举制度遗存之物,凡是何家人科场得意,猎得功名,必在祖祠前竖旗杆,祠堂内还要悬金匾!由此可见,何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官场的崇拜。

 

 

   

    离开“笔耕堂”,我们直接去了前文提到过的“文峰塔”。“文峰塔”又名“文昌阁”、“文魁塔”,此塔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文峰塔曾经是沙湾古镇的制高点。我们围塔绕一圈,六角型,塔不高,三层,但禁止登塔。此塔不仅是何氏“留耕堂”的风水建筑,而且塔内供奉了“文魁星”神像,所有乡里的读书人和儿童开学必来此塔叩拜。沙湾人建此塔也还是勉励读书人努力学习,奋发进取,求得功名,光宗耀祖。

 

 

   

    进沙湾古镇后再没见导游,我们还是三五人一群地在古镇闲逛,不过墙上有指示牌。

 

 

 

     这里我一定要介绍一处你从没见过的,只有岭南才有的“蚝壳墙”。对着这堵在阳光下闪着五彩的墙,你会由衷地说:岭南人,你们太聪明太富有想象力了,你们给无生命力的墙赋予了美感和活力!  

 

 

     上海人喜欢吃海鲜,蚝,谁没吃过?但是又有谁会异想天开地将丢弃的蚝壳作为一种特有的建筑材料呢?岭南人用捕鱼捞回来的蚝壳,就地取材作为建筑材料,他们把蚝壳与灰浆按一定的排列顺序,砌垒成墙。听岭南人讲,这种墙防虫、防火,冬暖夏凉。走在狭窄的巷道里,停下匆匆的脚步,用手用肩触碰着蚝壳墙,你是否听到大海的涛声,感受到沙湾历史跳动的脉搏?那独特别致的蚝壳墙在过午的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光亮,一闪一闪地逗你玩!明清初番禺学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文中记载:“蚝(hao),咸水所结,以其壳垒墙,高至五六丈不仆”。可见蚝壳墙有悠久的历史,约600年。我们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真是敬佩古人的智慧!

 

    即将离开沙湾古镇,我将薄慕周先生写的一首题为《沙湾蚝壳墙》的赞美诗中一段作本文的结束语:  一枚枚蚝壳/排列成壮丽的线条/象列队待征的士兵/期盼吹响冲锋号/像昂首并肩的合唱队员/演唱磅礴的歌谣/像一尊尊水手的塑像/在讲述曾怎样搏浪戏涛/。     一枚枚蚝壳/并肩结墙/为人类遮风挡雨/把世间生活装潢/不因渺小而自卑/排排挺立彰显个性/把死而不朽的旋律唱响。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1人点赞

本文作者

顶呱呱

心态就是年龄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