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二故乡(一)--云南之旅--前言
故事从上世纪1968年说起,我姐姐是66届高中毕业生,我哥哥是66届初中毕业生,他俩的分配方案是一工一农,我母亲决定给我姐姐在工厂,给我哥哥去农村(奉贤农场);我当时是68届初中,也面临分配。学校老师说:68届可以跟随姐或哥一起去农村,允许提前分配。我回家对母亲说:我要和哥一起去奉贤农埸。我母亲不同意说:你姐和哥都分配了,家中经济宽裕了,我要供你继续上学,母亲爱女的良好心愿。到了1969年初,我的分配方案北方三个地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南方三个地方:江西、贵州、云南。我母亲不考虑我去北方,原因是北方太冷,我个子不高,一穿上棉大衣人也没了,呵呵。那就考虑南方,江西要种三季稻,母亲怕我太苦;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也不考虑;云南大理,云南虽然远离上海,云南种单季稻,大理有电影(五朵金花)美丽传说,还有脚踩菠萝,头顶芭蕉的宣传;正好我的北京舅舅来上海出差,他是14级干部见多识广,北京舅舅他对我母亲说:云南大理我出差去过,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我就这样决定去学校报名去云南大理,学校也有几个报云南大理的同学,我班也有几个报名,学校很快批下来,很快我就迁了上海户口,我记得街道办理迁出户口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到,一个小红橡皮章一按,“迁出”两字在我户口薄上,意味着我不是上海户口的人了。没想到在我退休后,化了许多手续才进入上海户口,我还是算幸运的,许多外地知青因上海兄弟姐妹不同意户口迁入至今仍在外地户口的上海人还很多,原因是怕争上海住房,那是后话。在我临别上海前两天云南“大理”改为云南“临沧“,这对我们迁出户口同学们反映很大,很强烈;学校同学们都不去了,他们成了上海袋袋户口,我还是毅然决定去了。16岁的我,1969年3月4日在火车上,我们女中学校只有我一个人去云南,火车上都是我陌生的同学脸,泪眼向送行的母亲姐哥告别。到了临沧,90%以上上海知青都分配在离城镇较远的高山上,我的运气真还不错,分配在离城镇二十分钟路程,生产队一个工5角1 分(有许多同学一个工只有5到8分钱),我们三个女生来自三个学校,互不认识,组成一个集体户插队,自己煮饭,劳动,脱胎换骨的磨炼,我第一年从生产队会计手中发给我一年来劳动工资,扣除粮食、豆类、肉等外,分红现金21元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无法形容,灿烂的笑容中眼眶里有湿润眼泪接过会计赞扬的话和21元钱,它是我有生以来自食其力的第一份工资。它包含了我的一年辛苦,一年的成绩;1970年年底,扣除12个月份的粮食、豆类、肉类。分红51元,这一年4角1分一个工,出生人口不断增长,分配日工下降。1970年年终分红51元,我感到非常满足,出勤率比去年(1969年)高的多。
第三个年头,1971年9月21号,生产队贫下中农推荐,我表现良好,我第一批第一个光荣地成了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队伍中一员,进入厂当一名工人。后搞行政工作。生产队会计以3角一日工给我预结算,除去一年9个月的粮食、豆类、肉类等费用,发给我81元现金,我以每年30元收入提增进步。真是不容易啊!二年半的插队生活,我成为名符其实的一位农民;一次上海慰问团到田间来找我,一群农民中景然没有发现我这位上海知青;慰问团他们感叹地说:你不说上海话,我不相信你是上海知青。他们参观我们三人知青户自种自由菜地,有大个的茄子、辣椒(青,红挂满辣椒树枝),大棵的苦菜等等,慰问团拍摄照片,到上海展览,后来写了一篇报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知识青年在成长。登在《云南日报》头版。年终我们被评为临沧地区先进集体户,每年评为公社先进集体户。
为什么日工钱在一年一年下降呢?主要原因是人口不断增加,农村农民以多生孩子争得粮食,一个人口基本粮食一年为300斤,一个强劳动力辛辛苦苦一年劳动,还不如家里无劳力多生孩子,人口多基本粮食分得多,人口多的家庭粮食收入多。形成恶性循环。
当了工人,生活改善,提倡晚婚的我,1978年在厂里与上海籍知青结婚,第二年生一胎儿子;后搞财务工作,1988年,随丈夫人才引进调入浙江省诸暨人民医院,搞档案工作至退休。
身高1米76,爱妻爱子,爱本职工作的先生(工作照)。

1969年3月至1988年11月,在云南临沧生活二十年,在知青四十周年的同学会上,许多同学依然在云南工作,也有调回上海附近省会的,许多同学说:云南变化很大,建议我再去看看;当时,我孙子还小,脱不开身,谢绝同学们的相约。思念云南,再去一次云南的想法我一直没有减少,与谁去,旅游与什么人一起去玩很重要,旅游本身就要快乐·········
2018年12月13日,由大象点映组织的免费观看印度电影:“老爸102岁”。我一人走进四平电影院,偶然碰到读书会老小孩险峰老师,意外加高兴。险峰老师无意中对我说:2019年1月8日我要去云南旅游。我说:几天?他说:19天。我说:与谁一起去。他说:很多人,其中有大锅子老师。我说:我认识大锅子老师。旅游哪几个地方?他说:很多地方:泸沽湖、西双版纳、玉龙雪山、香格里拉·····。我说:我想去,把旅程发给我。他说:你是云南来的,怎么还去旅游?我说:我虽然在云南生活近二十年,那时候忙工作,忙养身边长大的儿子,许多出差的机会和时间都留给一个单位的先生搞事业,云南许多地方我都没有去过,要补上这一课。我边看电影边把旅程发给儿子和媳妇,告诉他们有这样机遇,我想去云南是我多年的愿望。儿与媳立马回信,支持我。我请险峰老师联系大锅子老师,还有名额吗?回电说:有。电影结束,我请险峰老师帮我手机操作付款,4880元,付好款后。后来说:人满了。哈哈,我大功告成,我成了云南旅游的”关门弟妹“。
老小孩网友们一起观看《老爸102岁》影片合影

虽然这次旅游不朝临沧方向去,大巴车到弥渡,离临沧已经很近了,往事象大海的波涛,在脑海中起伏,虽然留下遗憾,能补上了云南游览美好风光,非常值得,感受特别深刻。有旅友们开我玩笑说:光辉老师在云南有"孽债" ,这次是来找"女儿"来了。哈哈,我笑了说:真是空穴来风的玩笑,如果我真有个女儿感多好啊!我们那时候是生独生子响应国家号召的第一批,我和先生领独生子女证,计划生育奖励每人200元,我俩一共400元,自己贴了17元,买了一只9寸凯歌牌电视机,电视机屏幕前贴一张放大镜薄膜,结果家成了厂里同事们看电视的“放映院”。
导游车上感慨地说:感谢上海知青来到云南,让云南从此开始有了发展。导游在车上唱道:《美丽的西双版纳》我也跟着唱起来。
哪里有我的家
电视连续剧《孽债》的尾声歌曲
李春波
(男)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女)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 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云南生活二十年,说她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一点不为过,人生有几个二十年?16岁进云南,三十六岁随先生人才引进到浙江医院工作,我的青春,壮年,中年都在云南度过,在云南留下美好的生命情怀、情结,初恋、爱情、初母都在云南度过,磨难和甜蜜的生活与四季如春七彩云南紧紧联在一起,回忆和思念一直占据着我的脑海·······我的云南游记就此拉开序幕········
(待续)
欣赏快乐角
谢谢钟离峰老师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