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8年11月28号 09点 阅读 11710 评论10 点赞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三峡人家,亦诗亦画
汤加
朋友说,看过气势如虹的三峡大坝,一定还要看山水相依的三峡人家。于是在深秋十一月,又约小孙慕名偕游三峡人家。三峡人家位于西陵峡境内,夹在三峡大坝和葛州坝之间。它虽没有“夔门天下雄”的豪迈气势,也少有“白帝城托孤”之类的历史典故,却原生态、场景式地展现了三峡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峡江文化。我和小孙都喜欢这种纯朴的原汁原味的山水风情。
一大早,趁着大巴曲里拐弯的来到三峡人家。一下车,晕晕乎乎的我俩,被一阵带着腥味的江风吹醒,苍翠的山野、林间的飞鸟、溪中的闲鱼,将所有的疲倦祛散。我俩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百倍地寻觅峡江山林独特的味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的龙进溪。溪水从幽林深处缓缓流出,经过跳岩,注入江里。“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清澈如明镜般的湖面,把两岸的翠竹,溪上的渔船、古桥都一一映入水中,仿若仙境一般。
顺着溪水和江水的交汇处向上望去,有一个山寨,临江建了一栋栋吊脚楼,点缀于山水之间。长长的楼脚深深地扎根在岩土里,支撑住两层的吊脚楼,楼前停泊着好几艘渔船。导游介绍说,那里还有纤夫的表演。虽然行程中不包括这档节目,可赤身裸体的纤夫,那青筋爆出的身躯、扭曲变形的面部表情,江岸岩石上刀刻一般的拉纤绳印……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仿佛真回到了那艰辛苦难的过去。
溪口不远处,一艘小小的鱼船停泊在那里,一位土家族的姑娘,身着大红祆,撑着雨伞,伫立船头,眺望着远方。就在这艘船的不远处,还有一叶竹排,一位身穿金黄色衣服的土家族小伙子,动情地吹着竹笛。笛声时而欢快, 时而幽怨。我们猜想,他们俩可能是在演绎一段土家族么妹和么哥的爱情故事。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向溪水更深处走去。溪边的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悠然的渔家在溪中撒网打鱼,硕大的水车奋力转动,为山上的梯田作物送去生命源泉。竹排上的鸬鹚歪着头颈不停地梳理羽毛,溪中的鸭子结伴着游来荡去。不远处,几只小船静静地躺在那儿,真是应了“移舟泊烟渚”、“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境。久违的原始质朴的农家生活,激起遐想翩跹,心底里猛然滋生一种穿越感,不禁感叹此景只应古画里有,此景只应古诗中有。
漫步于溪边的石头路,一阵古琴夹杂细雨的乐声悠扬飘来。循声走近,古桥边,凉亭下,两位好似天宫下凡的仙女,正在优雅地演奏《高山流水》。那琴声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不远处,吊脚楼里正在上演一场热热闹闹的土家族婚礼,说媒、哭嫁、拜堂……有趣的表演,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一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雅乐,一边是烟薰味十足的婚宴,一雅一俗交织于同一个时空里,碰撞出了亦庄亦趣别样的火花。
踩着青苔缀满隙缝的石阶向山下走去,想到千百年来生息于峡江的人们,有一种敬畏山水的执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便成了他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也不禁感叹,由于天工之造化,这里不仅有山的苍凉、雄浑之美,更有水的阴柔、灵动之秀。溪边人家一半着陆,一半入水,在山的依偎下,水的怀抱中,伴着朝曦晨露、斜阳竹影、烟氲雾饶,如诗如画,亦真亦幻。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游赏三峡人家,真是不虚此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