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难忘党的恩情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8年11月03号 15点 阅读 10187 评论1 点赞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结论,是人民群众共同呼声。对我来说,还要加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切。”

    时间追溯到1945年8月15日,辽阔的苏北平原,秋高气爽,一片沸腾。人民奔走相告,“日本鬼子投降了!”。胜利的喜讯闪电般地传遍大地每一角落。

    那时,我在抗日根据地,苏中四分区政治部宣教队,宣教队就驻扎在黄海之滨东台三仑河一带。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行动起来接收周边一切城镇,彻底消灭一切抗拒投降的日、伪军。我们日以继夜向南推进,先后解放了东台、如东、如皋、海安等县城,矛头直指长江边上。行军途中,我们宣教队驻扎在刚解放的如东县掘港镇,进行休整,边学习,边整顿,目的是为了开辟和巩固新区,并抽调部份人员转入地方工作。记得有一天,领导要找我谈话,我内心一急,浮想起刚入伍时的情景。那时是1945年4月的一天,刚到达抗日根据地苏北东台三仑河新四军驻地,部队首长见我年幼瘦弱矮小,打算给我一些路费和生活救济费,并亲热地安慰我说:“战时流动性大,小鬼你走不动的,生活环境又艰苦恶劣,等你长大了欢迎你再来解放区。”我听后急得边哭边求,走不动我从江南走到江北了,回老家在日寇敌占区经常受欺挨饿,这里吃的虽是粗粮淡饭,但肚皮还可填饱的,还有什么苦我不能吃。领导见我不愿回家态度坚决,可能也感动了他们,就把我留了下来。这次领导又要找我谈话,我心里嘀咕,又有什么新名堂,内心不安地走进队部。谁知领导一见面就热情地说:“江南小鬼,你是我们队里最小的队员,抗战胜利了,组织上决定送你学习去,学好本领建设新中国,你要牢记自己是新四军战士,又是抗日先锋队队员,时时处处要保持革命战士的好传统。”组织上的一席话,似一股热流温暖了我的心,使我回想起小时候家境贫穷,经常受人欺压,仅念了几年小学,13岁那年就跟着党的地下交通员冲破日伪军的层层封锁线(我哥侯适生因早已参加革命),渡过长江北上参加新四军。入伍后由于年幼力弱,为党、为人民没有做多少事,但党却对我无比的关爱,送我进入如东中学学文化、长知识。党的恩,人民的情,定要牢记在心。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在美帝的支持下,公开撕毁了国共双方签订的停战协定,发动向解放区全面侵犯。熊熊的战火,逼近了我们学校的所在地掘港镇。这时,我正在中学读二年级并任 班主席,校方提出同学们跟着共产党走,撤离城镇到农村去,坚持斗争,坚持学习,烽火岁月更能锻炼人培养人。全校绝大部分师生员工,没有被战争吓倒,坚定地跟着学校转移到广阔的农村。白天在农民草屋,棚舍中坚持学习,并轮流派出学生与当地民兵一起站岗巡逻,以防不测。晚上配合当地乡村干部深入到家家户户,发动群众保卫胜利果实,开展支前动参工作。

    记得在农村动员参军工作中,我曾用自己现身经历, 为什么从苏南到苏北来,从而做通并坚定了一个参军入伍的小青年。当我把这一喜讯汇报给学生会主席丁固时,他边赞扬了我,边高兴地转告我,组织上已研究决定他与刘长江、丁华等十二位同学(大部都是初三同学,部分是共产党员),将提前离开学校报名参军了。我说,我决心和你们一起到部队去。丁固说,你留下来与全校师生一起。坚持斗争学习,同样是革命工作分工需要。今后环境肯定更险恶艰难,你有决心跟着党坚持到底吗?我干脆地回答,“一定能,看我的行动吧。”接着,他从口袋中拿出一张入党志愿书,交给了我,要我早日填写好,我感到接在手的不是一张薄薄的纸张,而是一份沉甸甸党的信任和重托,心情既激动又兴奋。暗下决心,不辜负党的期望。几天后,丁固同学与学校政治部主任王舫老师约我当晚10时,到村东北角一座破庙中开会(当时党组织的活动是秘密的)。我准时到达了活动地,恍然明白,平时我所敬仰的老师、同学,大多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先后进入会场,有的伸手同我握手以表祝贺,这是我一生中永不忘记的第一次参加党支部会。在一间小小的屋里,油盏灯的灯光虽很微弱,但照亮了全屋,挂在墙上的鲜红党旗格外显得光彩夺目。我高举起右臂,在入党介绍人丁固、王舫的监督下,从内心发出誓言“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愿牺牲个人一切,决不叛党。。。。。。”举行了庄严入党宣誓。十月底,丁固等十二位同学,在热烈地欢送声中,带上大红花离开了学校,参加了新四军,跨上了解放战争最前哨的斗争阵地。

    我入党后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又被同学们推荐为学生会主席。学校在以如东县农村为中心,在苏中南通地区沿海一带,与全校100多位师生同学,随着战争环境的变化,有时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有时化零为整集中培训,机动灵活,边坚持学习,边坚持斗争,直至1948年解放战争全面转入反攻。我也按照组织的安排,离开了培育我的母校—如东中学,到九分区干部培训班学习,后又调入分区江海报社,从农村进入城市南通,接着待命渡江南下,随部队接管松江地区,后又转入青浦。

    1946年10月,在战火纷飞中离别的12位同学。如今,他们有的和我一样,已先后从岗位上退了下来,过着安逸的晚年生活;有的将青春年华、宝贵生命献给了伟大的解放战争,使我们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永远不要忘记过去革命岁月,永远不要忘记在党旗下作出的神圣宣誓,永远不要忘记党的哺育之恩。

 

                                                                青浦区离休干部  侯更生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8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8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