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我真的已经老态了(一)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8年11月02号 22点 阅读 10614 评论49 点赞6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好一段时间,我都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呈现出老态。虽然在老小孩网上,我的年岁还居中,但是我还是不能释怀。

    何以见得我有老态?首先当然是记忆力下降,怎么就三四十年的,甚至更近一些的,一二十年的事情,明明昨天还在眼前,今天就换了一种说法了呢?是自己错记了,还是他人误导了呢?不能分辨。第二,眼睛花了,视力差了。其实,每次体检我的双眼都是1.2,好得不得了。也许是眼底子出了问题,前两年就因过度工作出现了“飞蚊症”。所以,刚刚亲眼目睹的,转瞬间就“狸猫换了太子”,老母鸡变成了鸭子。第三,也许年岁不饶人,小脑退化了,以至于不能逻辑思维,对事物没有了正确判断的能力,需要旁人点拨,还迷迷糊糊,一知半解了。

    看到标题,读到上面的那段话,可能网友疑惑,我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怎么一下子就老得让人不敢相信了呢。我也不明白,不妨说出来大家会诊吧。

    先说说记忆力下降吧。本周一上班,乘地铁,从手机上看到一条新闻:说山东省政府创新:拟将女士例假列入(劳动)法规,但是,来例假需要休息的女士必须到医院开出例假单(医生证明)才能休息。看罢,我纳了闷了。我86年就从事劳动工资工作,对职工例假休假自以为还算记得比较清楚。我75年正式参加工作,在当工人期间就知道师姐师妹们每月都有那么几天不来上班,原来她们在那段时间都可以去厂医务室开病假单。到了80年代初,国家严格执行“只生一个”的政策后,女职工必须每个月到厂医务室“报到”,据说是必须带着例假的证据(见红月经纸)。如果你当月没有报到,厂计划生育办公室,车间女工委员马上就会找上门来,追根寻底,问清所以然。如果你未婚先孕,如果你已婚但没有生育指标怀孕,一切都逃不过计划生育监督的掌控。再后来,大约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吧,(上海)政府正式颁布过一个指导性法规,就是从事(生产一线)重体力劳动女职工每月可以名正言顺地有一天(例假)公休假(可以不再要红色月经纸证明了),而非重体力劳动的女职工,如办公室女职工各单位酌情处理。我记得,我们公司的女职工都享受了一天的女职工公休假(作为部门领导我都签过假单)。事实证明,女职工例假公休不是什么创新,而是早就实施了的。旧事未忘,怎么到了山东“旧作”就变成了“创新”了呢?而且这个“创新”还需要女职工去医院让医生出证明。想想,当那一天来临,女职工是情绪低落,身体最差的那一天,再跑一次医院,不说排队挂号付费需要折腾个大半天,再到单位告假,还不如去上班呢。就还在同一天。我还看到了一篇推特,说山东(北方)男子要比南方男子更疼爱女士的呢,我以为真是莫大的讽刺!

    无独有偶,上周日还在小区门口碰到一位老伯。他看着我在小区的花坛里捯饬什么,就驻足问我。我告诉他,我在马路上街沿的砖缝里看到窜出的几颗马齿苋,就摘下来,移到小区的花坛里。马齿苋,民间又叫长寿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及钙,磷,铁,钾等多种营养成分,更重要的是它含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人体内糖代谢,具有降低血糖浓度,降血压,清胆固醇,清甘油三酯,护心脏,抗衰老的作用。马齿苋在苏北地区常被用来做成干菜,在过年时用来伴肉糜做馒头馅,特受欢迎。

    不想就此与老伯拉开话题。从过去的苏北猪肉特别香特别好吃扯到了现在猪的喂养。我告诉大伯,我小时候十一二岁的时候,每年我都要到原上海宝山大场公社坦石桥生产队我大舅舅的家去过暑假。每年夏天,村子前后的河里都漂浮着绿色的水葫芦,生产队派社员开船打捞起水葫芦,运到队上的养猪场喂猪吃,猪还特别喜欢,更上膘。而现在参观了“新农村”,才知道,现在新农村建设严禁养鸡,养鸭,养兔,养羊,养猪,说是污染河道(过去沤肥也在河旁,怎么就不污染河道了呢。想不明白)。即便是持有养猪执照的养猪场也必须购买定点定牌的猪饲料,不能自己另搞一套。想那个猪饲料一定是“科学配方”,不然,一头生猪怎么会6个月就出栏了呢?曾经一次去紧邻枫泾的外省桃园摘桃,看到那里养猪场的猪,直立在类似“双杠”的栏杆之间,前不能进一步,后不能退一步,左右都受制约,绝无半尺回旋余地,头上还照着几百支的灯光。原来这头“勤奋生长”的猪崽是一天当成了三天来过,哪有180天不出栏的理由。

    拉开了话题,老伯也忍不住了。原来老伯是常州人,与我可算是苏锡常老乡。说起以往,夸我老家的大米有句俗语:江阴强稻无锡折“(不是江阴强盗无锡贼),说的是江阴的稻虽好,但是与无锡的稻相比还是差了一点。老伯说,搞不明白呀,过去每年收稻,经过脱粒后的稻杆会被斩成寸段,然后堆砌在河边,一层稻杆,一层河泥,一层猪牛人粪,任其在一个冬季发酵,到来年春季就是最好的田肥(是否污染河道污染环境了呢)。这样自然环保种出的稻米,哪有不香不好吃的道理。记得,每年我姑妈就会弄个10来斤新米送到上海,那绿莹莹,喷喷香的新米熬成的粥也是绿莹莹,浓浓的一层粥油,那可是现在四十来岁的人都再也不能看到吃到的绝品了,也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最深刻记忆的食物了。如果说我这生有遗憾,就是再也吃不到这样的稻米了。老伯说,现在的稻杆都到哪里去了呢,又不让烧(烧了的稻杆是钾肥),又不让沤,还亩产从几百斤弄到亩产千斤以上,这样的米还好吃?老伯说,地是有地力的,需要种种歇歇的。没听说,今年种过西瓜的地明年是没有收成的吗?

    上面说的过往,在我的脑子里似乎就在昨天,清爽的记忆犹新。可是,从新闻媒介的报道中,我怎么总是读到境外“水葫芦”侵蚀黄浦江,从上游漂浮至------,几十年前就有的水葫芦怎么就变成了境外入侵者呢?还有,既然有这么丰富的水葫芦资源,为什么把它当垃圾而不把它们做成猪饲料呢?我觉得,如果水葫芦做成猪饲料一定会比用转基因玉米做成的猪饲料喂猪要来得更”环保“一点吧。

    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看过一本科普书,名字叫《科学家谈21世纪》,我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叶永烈主编的。在这本书里描述的很多科幻梦想都实现了。如可视电话,如航天飞行器,如穿越隧道,高速列车等等。然而,最让我“害怕”和记忆犹新的是,其中一篇介绍说未来人们将从石油中提炼出”猪肉“,这叫“分子合成”。当然,这种猪肉不是直接给人吃的,而是拿去喂猪,由此生长出的猪再给人吃。这绝非耸人听闻,现在就有人买到”人造鸡蛋“,有蛋白,还有一个圆圆的明晃晃的蛋黄呢!既然已经有人造鸡蛋,谁敢说,将来没有人工合成饲料直至合成猪肉了呢?

   从前两年开始,我家几乎就不买猪肉了。为什么,因为每一次儿子都说爸爸买的猪肉是臭的。问问卖猪肉的,都回答,现在都是国家养猪,我们也没有办法。罢罢,改吃牛肉吧。其实中国有很多人还真吃不惯牛肉,以为牛肉也有一股牛味呢。我只能在牛肉汤里加一勺咖喱去腥了。

    我真的怀疑,我的记忆是否出了问题。或许,谬误重复一百遍也就成了真理。我不明白,也许我真的已经有点老态了。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66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66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