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8年10月31号 06点 阅读 10582 评论33 点赞5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看稻菽千重浪
——上海老小孩参观松江新农村纪实之五
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在这金秋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上海老小孩老师们来到了松江浦南千亩水稻丰产方,举目四望,一片金黄,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稻浪,就像金色的海洋,好一派喜人的秋日丰收景象。
这里是上海市三农工作综合试点(示范)区:泖港镇胡光村和腰泾村的家庭农场千亩水稻丰产方。这样一望无际、大面积的连片丰产水稻,在上海郊区农村是难得见到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震撼,令人振奋,难怪老小孩老师们纷纷走入田埂,忍不住立刻扑入稻海的怀抱......
看到老师们在稻田里欣喜若狂的情景,看到这一片十分熟悉和亲切的金色大地,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难忘岁月......
松江从2007年开始,松江区政府和上海市农委在松江浦南建立上海市三农工作综合试点(示范)区,试点区域总面积64平方公里,涉及泖港镇、新浜镇和五厍农业示范区的20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落。探索和总结上海“三农”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模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蓝天白云,稻浪滚滚,一望无际,心旷神怡。
春华秋实,丰收在望,金秋美景,如诗如画。
松江坚持创新探索、先行先试,突出重点、聚焦政策,科学规划、集聚项目,集中投入、加快建设,总结经验、示范推广。
几年来,连续出台了有关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粮食家庭农场发展等政策,财政对“三农”扶持资金力度不断加大,市、区二级政策性直接补贴逐年递增,各级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促进了浦南试点区的建设。
清新的空气中洋溢着醉人的稻香,老师们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富裕、村级管理民主、农村社会和谐。
如今,当年的方案成了现实,松江浦南三农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在10月12日看到的虽只是农业生产的一个点,但足以折射出松江都市农业的发展:
一是形成了耕地的集中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的格局。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规范土地流转,把千家万户农民分散的耕地,整合归并,集中连片,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松江集中连片种植的面积达到了90%以上。
二是培育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经营者。通过政策扶持、竞争择优、培训提高,实践锻炼,涌现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规模经营能人,如全国十佳农民李春风、农民“明星”张小弟等等。
三是实现了水稻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提高了水稻插秧、机直播、机防治、机收割的能力,全程机械化不但降低了农本,节约了大批晒谷场地,而且促进了水稻优质高产,家庭农场水稻平均单产达到了585公斤。
四是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科技为农服务、农资农机服务、水稻加工服务、信息服务、气象服务、农业保险和贷款担保服务等等,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五是打造了“松江大米”的品牌。松江先后在泖港、新浜、佘山、石湖荡等镇分别建立国家级优质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其中泖港镇示范区更获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亲临指导。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确保了“松江大米”的优良品质。
六是发展了以江南水乡为特点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不仅具有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食用和经济功能,而且是改善和提高上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广大市民休闲和农民就业增收功能的生态型、服务型农业。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多次来松江视察并指导工作
2007年8月与有关镇领导和专家检查水稻高产示范方
全国十佳农民李春风的家庭农场又喜获丰收
到处翻滚着无垠的金浪,洋溢着沁人肺腑的稻香。
绿色气派的防护林,金色广阔的田野,感觉真的好极了。
一串串饱满充实的稻穗,承载着农民的寄托和梦想。
优质稻米加工基地为家庭农场提供优质稻米烘干、加工等服务,确保“松江大米”的品质,促进“松江大米”产、销体系的建设。
参观松江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优质稻米加工基地
松江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李社长在仔细介绍
松江大米是沪上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大米品牌
松江大米,松香粳1018是松江区农技中心自主繁育的优质水稻品种,并获有知识产权专利。松江大米均产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沿岸,具有水净、地净、空气净生长环境优势。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可及时品尝到采用优质水源浇灌、施用猪场有机肥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松江大米”。
沁人心脾的稻香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曲曲丰收喜乐的乡村赞歌,伴随着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荣誉感,久久回荡在浦南田野,传唱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佳话。
信纸作者:大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