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8年09月14号 11点 阅读 10904 评论17 点赞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中国人有一种情结叫“认祖归宗”,它的起源来自于人们对血脉传承的严肃和敬畏。不管它是一种形式还是仪式,保持宗族纯正的血脉是人类的共识。中国人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很多老百姓家中有自己的家谱或族谱,很多人一定要找到自己太爷那辈,然后还要建个祠堂。或许这就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信仰。
寻根究底,落叶归根,这些成语都让你感受到中国人寻根问祖的执着精神。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这次我们去了在江山市石门镇南面的“清漾古村”,让我亲身体验了一次中国式的认祖归宗精神。讲到“认祖归宗”时,还需先要讲一下“中国姓氏”文化。中国人见了面,往往会问对方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并笑称“五百年前是一家”。我们尚且不去探究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但中国人善于根据姓氏去追溯老祖宗可能是同一人,或同一家族。
清漾古村是江南毛氏的祖居地。好像是从毛氏52代起,因避战乱从北方迁居江南,称“南毛”。后“南毛”一支,先迁江西吉水,吉水一支后又迁湖南,成为韶山始祖。因此“南毛”子孙一致认为清漾是毛氏江南的发源地。据说,现在清源、吉水、韵山三地毛氏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已经得到很多史料确认。
清漾毛氏祖居景区不大,也不是热门景点,游人很少,所以我们在清漾古村的游览给人的感觉是悠闲轻松的。下车走不远便看到村头竖着清漾村的牌坊,一条笔直的道路通向村里,分明感到古镇前不久翻新过,一棵千年古樟屹立在村头,古镇有静谧的清漾祖宅,有群星璀璨的清漾毛氏名人馆,有纯朴的毛子水故居。
我在毛子水故居瞻仰了较长时间,因为不知他是何许人也,所以特别好奇,参观后才知他在1920年北大毕业,留校任教,1949年2月,应台湾大学校长聘请,任台大中文系教授,直到退休。毛子水的故居建于清末,纯木结构,有先生卧室、书房、父母卧室,客厅中的家具与摆设都是原物,极其简朴,上堂正中有毛子水的雕像,上面悬挂着亲笔书写的“虚静恬澹”四个字,这也是他处事的准则。毛子水先生,五四时代人称“百科全书式学者”,毛先生在60年代初就奋笔疾书:稍能思想的人,都知道台湾是决没有脱离祖国而独立的理由的!
“清漾”三面环山,林木葱葱,山岭蜿蜒,我们在村内“闲庭信步”,抬头看白墙黛瓦,低头可见文川溪潺潺而流。我特喜欢“书香清漾”广告牌,特在牌前留影。这个有1400多年历史的村庄,孕育了数十代的清漾毛氏,历史上有名的“状元村”,宋代毛和叔家族“四代十登科、六子七进士”,这里出过8位尚书,83位进士。游人在清漾毛氏文化村再一次感受到了“人杰地灵”的含义!
中国姓氏是血脉的标记,姓名更是一种人为的,对血脉的标记。姓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探究中国姓氏的源流,可以强化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清漾”归来,对中国的“姓氏”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索!
此次老小孩“公益游”很有意义很有收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