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8年08月07号 11点 阅读 10926 评论14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古道茫茫,历经沧桑。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烟尘中,曾经存在这样一些古道,它们夹在古代荒蛮的山水之间,充满未知的危险和诗意。
这次大美新疆行中有“夏塔古道”,全团三十多人,一半选择了坐电瓶车,一半选择了徒步。我和先生还用商量吗? 多好的徒步机会啊,更何况是徒步“古道”,这也是有生之年,头一回!
“夏塔”古道全长120公里,是伊犁通往南疆的捷径。“夏塔”古道,在历史上记载,唐玄装当年西天取经经过这条峡谷,所以又名“唐僧古道”,这条古道早已废弃。如今成了探险家和徒步爱好者的乐园。
“夏塔”古道与发源于天山的夏塔河相伴,夏塔河,水流湍急,浪花滚滚,行走古道,它便是你最好的伴侣,一路不知疲倦地为你解乏解闷。我们走的这段“夏塔”古道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天然峡谷,谷长4.5公里,一直延伸到冰山脚下,尤为奇特的是峡状如甬道,弯道不多,而两岸山岭壁立叠嶂,仿真斧直。因为夏塔古道地处僻壤,所以保持了十分原始的状态!
古道有块木牌,上面刻有作家张承志的《夏台之恋》(夏塔就是夏台)节迭:我总喜欢问人,你认为世界上什么地方最美,等他们说上半天以后,我就给他们讲讲夏台作为总结。这似乎有一点矫情,但并不完全是吹牛而已。先不讲主要的想法,只就风景来说,我也是真正的研究过许多风景,包括被吹得很多的阿尔卑斯山脉,从美国直至加拿大北部的落矶山脉,中国的三山五岳,太行昆仑,以及日本的各条山脉以后,最后才得出的结论。应该相信我,夏台一线的100多公里,大山北麓的蓝松白雪,确实是这个地球上最美的地带。
看完,我对先生讲,张承志先生绝不是如同我们这样的夏塔古道的匆匆过客,他肯定曾经长住至少是小住这里。不然绝不会有这样的结论。回来还真阅读了二十年前张承志先生的《夏台之恋》,果真如我所料,张承志先生是一位不断行走的作家,他走过许多地方,而新疆则是他沉迷甚至沉醉的地方。而夏台,除了美景,张先生更看中的是夏台的美好,夏台的安宁,夏台的和平。长篇累牍于《夏台之恋》,实在不是节外生枝,而是因为自己喜欢“夏塔古道”从而偏爱《夏台之恋》,更何况我相信张承志先生说的这些,正是在夏塔生活过的人发出的肺腑之言! 对于夏塔那是真的热爱。
我们一行十来个人,沿着古道徒步行走,夏塔河果然水流湍急,水声不是淙淙,更不是潺潺,而是哗哗,给本该宁静的古道峡谷带来一丝生机。边走边玩边拍照,那坐电瓶车的人们从我们身边风驰而过,不知应该是他们羡慕我们,还是应该我们羨慕他们,总之坐车和徒步各有千秋,他们因为有车,可以走得更远;而我们因为徒步,虽走不远,但却能真切感受古道的魅力,更享受古道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景。路不平坦,但还是比预计的要好多,峡谷见过不少,但古道所处的峡谷,风景绝对的好,我们是一路迎着远处的雪山走的,虽明知不可能走到它身边,但方向是迎着它的,所以一路兴奋不已,因为时不时会有人高呼,近了近了,好清楚,好漂亮! 是啊,远处雪山好像一直在等着我们。记得在美国看远处雪山时,也是大巴在路边停下,让我们极目远眺而己,可笑的是也算一处景点。而夏塔古道看雪山,那距离绝对近好多!
一路是茂密的参天大树,路两旁是不知名的绿草野花,因为一路叽叽喳喳,所以也没见到旱獭野兔一类的小动物。路过小木屋,和小屋合个影,屋前有只羊,先生就好奇地摸羊头,古道摸羊头不要钱,大概因为不要钱,先生摸了好一会(嘻嘻),给他留了影,后来看到一群马,我又撺掇先生去摸马头或马屁股,先生不敢,说让马蹄踢一脚不得了,于是只好远远地让他和马群合了影,马头马尾都有。我们是徒步古道,也有人是选择骑马走古道,很是羡慕,但不敢尝试,年纪大了,万一从马背上摔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见过流沙瀑布吗?你肯定会说,水流瀑布见多了,流沙瀑布听也没听说过。是啊,从来不曾听说过流沙还可形成瀑布状。在夏塔古道,看到了,而且它还是夏塔古道一景。夏塔古道上的流沙瀑布相传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坠落之处,当然是哄哄孩子。其实流沙瀑布是自然地理现象,因泥石流和山体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势泄下,形成金色的瀑布状流沙,故而得名。这是走夏塔古道的第一回所见。
夏塔古道全长120公里,我们大约走了3公里,也就是只走了全长的四十分之一。夏塔古道就是一个以徒步高危而著名的,它是聚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徒步线路,一般需5天,没有户外经验,没有专业设备,你就打道回府吧!我们这些散兵游勇,“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浮光掠影”,实在都是理所当然。不过,我们对夏塔古道有了一点感知,虽只是象征性地走了一小段,但很知足很知足了!
如果把“夏塔古道”比作一篇“凤头猪肚豹尾”的美文,那么,我可以这样告诉你,我见过“夏塔古道”的“凤头”了。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