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老同志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走向教育公平的闵行教育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8年07月16号 13点 阅读 11289 评论8 点赞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走向教育公平的闵行教育

 

(康正华)

 

    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从金字塔的顶端走向了面向工农的人民教育。40年来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向教育公平是其中辉煌的篇章之一。

    1992年闵行区建区以来,闵行教育飞速发展。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从原先的100多所发展到现在的402所,学生22万余人,教师1.5万余人。教育系统的干部教师在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中大胆改革,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用于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上海市的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教育走向公平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中招改革,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199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指引下,闵行教育开启了全区中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这项名为“扬长分流,多种选择,走成功之路”的中招改革,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以成功者的心态进入高一级学校或踏上社会。这样做,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改革中有三次“扬长分流”:第一次是扬动手能力之长,使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录取;第二次是扬学能之长,将重点中学50%的名额分配给初中学校,使普通初中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第三次是扬学习程度之长,让学有潜能的学生,通过分流考试、或免试直升进入理想的学校。三次扬长分流,多次多种选择,学校的立足点面向了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学生通过推荐入学、技能测试、分流考试等分流办法进行多种选择,对号入座进入了自己满意的学校,初步扭转了学生带着失败者心态进入高一级学校的现象。

    这项改革,涉及面广,万众瞩目。改革的结果,学生找到了成功,家长得到了认可,学校明确了方向,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和支持,为上海市后来的中招改革提供了样本和经验。

 

舞向未来,让师生潜能得到高质量发挥

 

    “舞向未来”是一个综合教育项目。2011年从美国引进,以舞蹈为体,综合艺术、文化、体操、文学等。目前,该项目已覆盖闵行从小学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30多所学校,95%以上的学生参与了这个被称为“快乐旋风”的项目,近万名学生从中受益,成为了上海市的一个教育品牌。参与这门课的孩子,不再是有天赋、形象佳、身体条件好的少部分孩子,而是全体零基础的学生,木的就在于“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跳舞,让不会跳舞的孩子会跳舞,让不敢跳舞的孩子敢跳舞,让不喜欢跳舞的孩子喜欢跳舞”。

    由此,我联想到了1994年。建区之初,不少学校音体美教师严重缺乏,所需要的设备也没有配齐配足,造成音体美课不能开齐开足,甚至无法开设,导致成为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更阻碍了每个学生个性特长和艺术体育潜能的发挥。为了尽快解决科技、体育、艺术教师严重缺乏的状况,在当时缺指标、缺经费的情况下,区政府率先从外省市招聘教师和应届毕业生,缓解燃眉之急,使各校能按规定正常开设科技体育艺术课。在基本满足师资需要的基础上,为使科技体育艺术教育普遍受到重视而蓬勃开展,教育局规定每两年举行全区性的科技、体育、艺术等三项展示活动,惠及到了全区中小学生。

    从那时开始,闵行的科技、体育、艺术教育工作色彩纷呈,生机盎然。单2017年,全区科技类奖项在市级和国家级就获得了2830项,艺术类获得了273个。在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闵行区共获得市级一等奖93项,专利奖45项,全国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共6项。

    再向前推的话,三“启”布局,普特同步,迈开了教育公平的新步伐。我们知道,办好特殊教育,是经济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尺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聋哑儿童、智障儿童、行为偏差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关爱。闵行区原有聋哑学校和工读学校,但这两所学校的名声在学生家长心中造成了阴影,在街坊领居中也抬不起头。为了让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能接受教育,教育局首先从硬件入手,高标准改善特教设施,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其次从更改校名入手,摒弃人们心目中是另类的概念,更名为启音学校,聋健合一,铁树开花;启智学校,智障残障合一,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启德学校,学制灵活,培养个性。现在,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走进了启音启智启德,开启了他们新的人生。

 

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学生就近享受公平教育

 

    为了给少年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特别是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区政府通过大面积撤并村校、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达标工程,使全区中小学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育设施设备有了极大的改善。14个镇34所村校227个班级的8228名学生,于1999年全部进入了镇中心小学学习。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区委区政府在教育上十分舍得投入,每年的教育投入都在60多亿元,2018年更将达到70多亿元。

    这几年,区政府还通过内联外引,增加优质资源供给。以“搭平台、聚资源、创环境”为原则,一是借力区内“名校”开展项目合作,如平南小学和世博小学结对、华坪小学与昆阳路小学一体化管理等,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二是高端民办学校的引领,如上宝中学牵手颛桥中学、世外教育集团委托管理浦航二中等,实现公民办学校的携手共进;三是积极引入优质高校教育资源,先后与复旦、交大、上师大、华师大、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合作,高起点开办新学校,打造优质学校引领的教育集团。目前高校在本区中小学冠名的就有20所。过去,闵行人最大愿望是把孩子送到徐汇读书,现在,送孩子到闵行七宝、华漕、浦江等地区读书,已成为上海不少家长的新选择。

    地区教育的提升,需要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但也不能仅仅靠“砸钱”。2013年,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篇《上海小学为什么办得好》,引发国际教育界的关注,缘起是该报记者托马斯弗莱德曼不经意间走进了梅陇镇一所不起眼的蔷薇小学,校内虽然只有一栋四层的老旧建筑,但孩子们的谈吐、英语表达水平,以及老师、校长的能力和眼界都让这位记者赞叹不已……闵行这一所“最普通”的学校名扬国际,引申出的其实是地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思路和框架的顶层设计。

    目前,闵行一个个“教育洼地”,摇身成为教育重镇。占闵行三分之一面积的浦江地区,曾因“教育配套滞后于人口导入”而备受百姓诟病。但这两年,大浦江的教育不管在布局上还是内涵上,都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在整个浦江地区,市重点高中竟也达到了两所,近期刚签约的浦江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名待定),虽然要到2020年9月才开学,但已经让那里的广大居民激动不已,因为这是委托世外教育集团按照“世外标准”打造的高标准、高品质公办学校。世外教育集团还将合作开展浦江地区“初中学校携手共进”项目,意在整体提升浦江地区公办初中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让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

    七宝、浦江、马桥、华漕……这几年来,闵行一个个地区板块的教育逐渐被“点亮”“发光”。接下来,区委区政府将按地区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抬高莘庄板块的教育水平,引入复旦等名校资源,提高莘庄地区的高中学校水平,并通过一纵一横两集团的优化布局,全面提升莘庄地区的学前、小学、初中等学段的教育水平。

    目前,全区已有5所高中成为上海市特色高中创建项目学校(全市共三批56所,闵行占比8.9%);6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全市两批共93所,闵行占比6.5%),区内21所初中学校参加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项目。另外有25所学校被新民晚报和上海教育总社联合推荐为“家门口好学校”的宣传学校。

    学区化集团化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全区已成立4个教育集团、12个学区,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达109所,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86.5%明显推动了各学区集团与学校的优质发展、特色发展。

    “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充分体现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闵行人正在延续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持之以恒,走向更加公平的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