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8年07月11号 14点 阅读 10061 评论1 点赞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有人说,“志愿者是一片彩云,给天空添一点亮色,给人间添一点关爱,给社会添一点和谐。”我想:退休后,当一名老年志愿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无论是读点书,多掌握一点知识,传递正能量的信息,还是参与当地老年特色文艺创作或写演出串联词主持一会演出,写写一点新闻报道,都是乐在其中。
我读书,我快乐,笔耕不止做新闻写作志愿者更快乐!这是我五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做法与想法。
从阅读第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以后阅读《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历史小说、散文集、人物通讯故事等等,都觉得有滋有味,能使自己的生活感到很充实。尤其是在边阅读、边练练写作笔头中找到了更大的快乐而一发不可收。
前年以来,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青浦卷》和一些地方志书,觉得这是一个营养十分丰富的宝库。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这些书,使我们看到了昨天。对照今天,倍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倍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倍感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必要。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白鹤人,对白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感自豪!很久很久以前的白鹤,沧海桑田,碧水蓝天,芦苇青青,白鹤成群。早在三国年代,东吴孙权就在这里打造青龙战舰,操练水兵。当时还在青龙港口筑起了军事设施“沪渎垒”,现在上海简称“沪”,来源于此。青龙港也逐渐成为当时江南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因此,青龙港是上海的第一大港。到了唐宋年代,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镇——青龙镇。宋代文人应熙写的《青龙赋》,精彩地描述了青龙镇风景如画的盛况:时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三十六坊”,“佛阁为天下之雄,龙舟为天下之盛”,商贾云集、市政繁华、烟火万家、号称小杭州。青龙镇曾设县治,后因江河淤塞而迁址当时的唐行镇,即青浦城区。白鹤镇至今有旧青浦,又名青龙老街,是上海十条老街之一。青龙镇遗产中有千年古塔青龙塔--距今1194年,青龙古寺--距今1272年。白鹤镇古桥多,古树也多:较有名的艾祁桥,全圆形石拱桥,现是中国四座这样造型别致的石拱桥之一。塘湾桥,则是160年前,塘湾农民抗粮斗争,上海小刀会起义发源地之一的古战场。当时有首民谣:“女中英雄周秀英,大红裤子小紧身,手拿大刀百廿斤,塘湾桥上杀四门,杀掉清兵三百人”。这首民谣,上海点春堂里有。《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上海·青浦卷》中,有十余篇民间故事是写塘湾农民抗粮斗争的。读起来丝丝入味,讲起来娓娓动听。去年,我因邀到白鹤小学,配合老师开展少先队活动时,讲青龙镇人水利专家、画家任仁发的故事和小刀会传说,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有不少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小刀会传说故事,也饶有兴趣地学讲,并且讲得很好。我写了《让小刀会传说重放异彩》的文章,去年刊登在青浦作家协会《湖畔》刊物上,今年被刊登在《青浦史志》上。但愿小刀会传说这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地传承、更好地发展,成为白鹤镇的又一个地标文化。
白鹤古树中最大树龄950余年,这株千年古银杏树就在白鹤南街,霞浦江边。白鹤镇的地下文物也相当丰富。前几年,考古专家二次在青龙村发掘,出土了二千余件珍贵文物,揭开了千年古镇青龙镇的神秘面纱。
阅读历史,写写感悟,讲讲故事,古为今用,这是一代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最大的乐事。
古有青龙镇,今有白鹤镇,努力、努力再努力,白鹤腾飞会有期梦成真!
青浦区白鹤镇退休干部 林学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