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黄土的温度 ——“晋陕游”之四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8年06月07号 10点 阅读 10101 评论11 点赞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自然景观凭借的是本身的魅力,而人文景观借助于附着在景观上的历史、文化,使游客联想多多,浮想翩翩;如果肯做点功课,那么就会增加许多知识,让“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得到完美的结合。

    这次旅游,也游览了不少人文景观,得益匪浅,不光是知识层面,思想上的触动也很大。

    江南的秀丽山水里也不乏人文景观,游览过不少,现代史上的鲁迅故居、古代史里的陆游旧园,文人才子多,走到哪里都绕不开他们的足迹。一弯山泉、一口枯井、一片竹林,都可能藏着一个凄婉的故事,更别说那些牵强附会的传说,比如梁祝定情处等等。真也好,假也好,“人文”确实使景观活泛起来了。

     可是,这次我游览了统万城、镇北台、红石峡,甚至是游览了李家山西湾村、梁家河这样普通的民居,就觉得北方和南方的“人文”实在有着太大太大的差距,就像荒野大漠和小桥流水的不同,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

     陕西榆林靖边县的统万城是匈奴人都城的遗址,有近1600年的历史。彪悍的匈奴骑兵当年席卷欧亚大陆,这儿是他们留下的唯一足迹。城池由内外城组成,内城又分东西两部分。遗址保留着夯土地基,角楼的台基、马面(城墙凸出部分)也依稀可辨。解说员是当地的小伙子,他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么去闯天下,而是留了下来;他的讲解充满感情,那是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家乡的热爱。老实说,经过了漫长岁月的风雨冲刷,遗址的棱角磨圆了,细看只是荒漠里几个不起眼的土堆,可是经他一讲解,我仿佛看到无数匈奴士兵,从两个城门里洪水一样涌出来,迅速铺满了黄河流域,改写了我们的历史。可当年不可一世的入侵者现在又在何方呢?只剩下沙尘暴依旧。小伙子普通话不标准,晒得像非洲人,他指着统万城外的沙漠,叙说着这些年地貌的变化。他接待了我们这一批游客,又躲进小棚子,准备接待下一批。他说有时几天也没有一个游客。耐得寂寞的小伙子,你莫非在榆林沙漠里找到了自己的“世外桃源”?……大家跟他挥手告别,肃然起敬。

    镇北台是世界文化遗产,也位于榆林郊区,是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它呈方形,共四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修缮较好,确实宏伟,与日渐风化的统万城相比算得上富丽堂皇了。摄友们拍了一张张照片。冷兵器时代,一堵墙就可以阻隔一支军队,真难以想象!

    北方的人文景观总是和“大历史”关联着,它不是那些撩拨人心的花花草草,不是小盆景;它就是历史本身,它就是具有着无比强大的穿透力。我想,其实游客也得有足够的能量才能接受这种人文景观的强刺激。谁不知道休闲式旅游轻松呀,可是面对着统万城和镇北台,你不能不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跳出来,去体味时间的永恒,感悟人生和历史的虚无,从而从另一个角度珍惜当下。

     北方也有文人,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使他们少了许多风花雪月和闲情逸致。在风光绮丽的红石峡,看到了许多题字,都是抒发着驻守边寨的豪情壮志,使这儿成了书法艺术的宝库,同时又是宋元时期的石窟建筑。这段峡谷长350米,两岸悬崖对峙,峭拔雄伟;而穿峡而过的榆溪河水却清清冽冽,相映成趣。

    北方的黄土是冷的,黄河水在冬天还会封冻,可是当它们注入了历史,就充满了生命的情怀,又充满了暖意。当我感受到了黄土的温度,不知为啥,就有一注生命活力进入了我的血脉里。啊啊,这是不是旅游的另一种魅力呢!

 

     统万城

       镇北台

   红石峡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7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7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