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难忘的麦收季节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8年06月04号 08点 阅读 12452 评论10 点赞1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难忘的麦收季节

汤加

 

    麦收季节到了,生产队里到处洋溢着麦收大战前的匆忙、热闹、杂乱而又有点昂扬的气氛。每当这个时候,生产队长总要进行一番战前动员,他以我们喜闻乐见的农民式幽默发号施令:麦收开始了,从现在起,不管是隔夜生的毛孩子,还是还在喘气的老人,只要是能干活的,都要为麦收尽一份力。于是,队里所有社员,包括平时不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木匠、泥水匠、外出临时工甚至学生,全部投入麦收。

    嘡、嘡、嘡......随着开工的钟声,社员们匆匆填饱肚子,穿着防御芒刺的卡其布之类的衣服,头戴草帽,手持镰刀,一起向指定的麦田集结。队长一声令下,大伙儿一字排开,一人一畦,手起刀落,咔嚓咔嚓, 一眨眼工夫,大片大片的麦子撂倒了,堆成一扑一扑,满地只剩下低矮的麦茬和未芟除的零星细弱的小草。田野的视线一下子开阔起来,可大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浑身汗流湿透,衣服像从河里捞上来似的。

    队里的卫生员挑来了大麦茶,社员们急切地跑去喝茶。我们共用一个大碗,轮番喝茶,喉咙里不时响起咕咚吐咚的吞咽声,一大碗大麦茶灌下肚子,发出了舒气畅怀的饱嗝。

    捆麦的时侯,两人一组,一个捧递一扑一扑的麦秸,一个边伸手接纳,边用膝盖压紧,又用草绳勒实,捆成一个个中间细两端粗的麦捆。手脚快的人还能帮别人的忙。

    稍作休息后,不管是男壮力还是妇女,挑麦捆时,一边哼着“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一边双脚合着节拍,浩浩荡荡地向打麦场进发。出于对粮食的珍惜,同时也怕麦捆变形,我们宁可累得呲牙咧嘴,不停地轮换肩膀挑担,也不肯中途停歇。

    这时侯,老人和孩子来到收割后的麦田,开始捡麦穗。

    麦拜经过太阳暴晒,脱水变枯。找们抓住时机,舞动摇转麦拍(连枷),将麦粒从麦穗里拍打出来。整个打麦场上,麦拍上上下下,不停地在空中翻飞。噼哩啪啦的打麦声,像炸裂的鞭炮,清脆串响不绝于耳。一幅热闹的农家打麦图,也好像节奏欢快的丰收交响曲。我们尽管累得腿都酸痛发软,汗水蜇得眼睛麻辣辣疼,可脸上还是掩不住直往上泛的喜悦劲儿。

    脱粒过后是扬麦。没经过扬场的麦子混杂了细碎的尘土、秸杆、麦芒,扎扎蓬蓬,乱七八糟。但若经过自然风或以后的鼓风机的浪吹,麦粒与杂物就会变得泾渭分明、各归其位。当一堆杂物抛向用毛竹支起的高高的筛子,尘土像烟雾一样飞向远方,秸杆、麦芒飘飘摇摇、纷纷洒洒落在场边,麦粒呢,像珠玑一样刷刷刷地落到干净的场地。看着堆积成山金灿灿的麦粒,大伙儿的笑脸,洋溢着特殊的惬意和满足。

    “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家家户户喜洋洋......

    一场麦收的季节就这样过去了,耕种与收获,祖祖辈辈也就是这么过来了。他们辛勤劳作之后,接受大自然的馈赠,走过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如今,麦收季节的劳作虽然已远离我的生活,可每逢麦子成熟时节,都会回想当年的辛苦和喜悦。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3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