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乡关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在维也纳邂逅音乐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8年05月23号 09点 阅读 6425 评论2 点赞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在维也纳邂逅音乐

    在维也纳,即使不是特意地进行音乐之旅,也会随时随地邂逅音乐。

    201848日下午到达维也纳后,用手机预约到12日下午1时参观“金色大厅”,除外没有计划有关音乐的活动。

    下午,游览了“霍夫堡宫”(奥匈帝国皇宫)”、“茜茜公主博物馆”后,在一个十字路口遇见“人民歌剧院”。哦,音乐之都的歌剧院好像也不过如此。然而,手机显示:每年剧院上演约25部德语作品,共300左右场次。剧院分三层,共有1261个座位,72站立房间以及2个可放置轮椅的空间。要知道,奥地利人口874.74万(2016年),维也纳才170万(2008年)。而有2301.92万2010年)人的上海,一年有几场歌剧(包括“戏曲”)演出?而她还不是维也纳主要的歌剧院。

    下午,参观美泉宫(申布伦宫)其中有一间音乐厅(明镜厅),讲解器里说:6岁的莫扎特在这里进行了他第一次个人音乐会。演出结束,他爬到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身上,大大地亲了一口。

    下午4点多,完成了预定计划,随便到“城市公园”走走。进入不久就看见斯特劳斯镀金雕像,熠熠生辉。花圃中,他站在门型雕塑群中的台上拉着小提琴。仿佛伴着《蓝色多瑙河》优美的旋律,公园里春意盎然。不知还有没有其他音乐家“进驻”这里,没有找。

    第五天上午。步行去“金色大厅”,经过一处开放公园(绿地),无意中看到有一座不小的雕像,一位老人坐着似乎在低头沉思。把基座上的名字输入手机,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贝多芬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

    马路对面红白相间的两层楼建筑,就是鼎鼎大名的“金色大厅”,她的每年新年音乐会向全世界转播。是所有音乐人心目中神圣的殿堂。虽然,前几年国人中有些人把它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但可笑的是他们,丝毫也不会影响她的形象。大门上下是三层的,门前的通道不是很宽敞,拍全景距离不够,我只能斜着拍了几张。

 

 

    参观要在下午。经过金色大厅,走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不久就看见气势恢弘,高大的方形罗马式维也纳国家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整个剧院的面积有9000 平方米,观众席共有六层,楼上楼下共有1642 个座椅,背后还有567 个站位,三层还有100 多个包厢。

    在每年三百场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剧中的所有剧目。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歌剧院的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规定,不准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处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

    现在的国家歌剧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8年,耗费1亿美元重建的。

    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 个拱形窗户,窗口上立着5 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在门楼顶上,两边矗立的是骑在天马上的戏剧之神的青铜塑像。

    大门和门廊:

 

    国家歌剧院的另一侧,外观:

    走到了“皇宫花园”围墙,路边又出现一座雕像:高高的基石上,一位两手搁在椅子扶手上的人,敞开胸怀,神情庄重。手机告诉我:竟然是如雷贯耳的歌德。

    诗、歌不分家。德国和奥地利尽管分分合合,但本是同祖同宗一家,文化是一脉相传的。出生在德国,而长期生活在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去世的贝多芬,曾为歌德的《埃格蒙特》谱写了音乐。歌德曾主动拜访比他小24岁,刚崭露头角的贝多芬。

    走进“皇宫花园”,莫扎特雕像站在高高的基座上,他昂首挺胸,凝视侧前方。尽管我没有欣赏过他的《费加罗的婚礼》全剧,但其中插曲还是听到过;他的歌剧《唐璜是改编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世界经典同名长诗。他4岁开始作曲,35岁逝世,一生作品等身,为人类贡献了宝贵的音乐财富。

    雕像前,草地上,大大的音符仿佛响彻着他的钢琴协奏曲

 

    返程,走在国家歌剧院对面的人行道上,去金色大厅。突然发现地上铺着的几块大方砖有些不一样,停下来仔细看,原来我们又邂逅大音乐家。他们分别是“安东·布鲁克纳”“塞巴斯蒂安·巴赫”“弗朗茨·舒伯特”。砖上有他们的肖像、签名笔迹、出生和逝世日期。放在繁华街道地上,被人们践踏,在国人看来也许不尊,但他们也许是显示;音乐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以此为荣。

 

 

    下午1时进入金色大厅,参观了小厅、大厅、排练厅。中年女讲解员用英语热情地讲了45分钟,我是一句都没有听懂(读书时学俄语),女儿插空给我翻译几句。金碧辉煌的演出大厅,其实没有一点金属材料。当初建造时主要由于经费拮据,全用木材,座椅至今还是可翻动的木板,却“无心插柳柳成行”产生了独特的音响效果。走在红地毯上,我这个“音盲”,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里面是不能拍照的。只有刚进入时拍的2幅走廊照片。

 

    维也纳还有许多音乐符号,我们没有刻意寻找,仅邂逅的这些,已经深深地感到:维也纳无愧音乐之都。感谢维也纳为人类贡献丰富的精神财富。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5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5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