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8年02月12号 09点 阅读 14595 评论5 点赞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焋 糕
我们金山人喜欢在春节前焋糕。焋糕也是金山的传统民俗之一。焋(zhuang)的解释有两个,一是装米入甑,二为熏蒸。甑(zeng)为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如同现在的蒸锅。
讲到焋糕,我就会想起自己的岳母。岳母是金山张堰本地人。每当要过年的时候,她就会张罗着焋糕。我体会到焋糕是和家人聚在一起最热闹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分工做。我也会积极主动地当好下手。
焋糕,先要把浸泡过的糯米和一定比例的粳米,沥干一段时间后,用石磨磨成粉,放在竹翘扁里;用糖水把竹翘扁里的米粉糅和,再用筛子筛出均匀细小的米粉颗粒,这叫做“插糕粉”;把“插糕粉”后的米粉,放入用于定型的本地人称为“木蒸”的木格框里,在每一个小方格当中挑入豆沙馅,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米粉,然后用竹板将米粉刮平翻出,就可以送到灶头上隔水蒸了。把糕蒸熟以后要晾开,那时没有保鲜膜,就因地制宜用稻柴杆作为垫衬,非常环保。
我岳母焋糕,用于定型的“木蒸”里面没有小方块的间隔,而是在刮平的“木蒸”米粉上,再用特制“木蒸”工具,一次性压出二十五格的印子,然后用传统的黄铜小刀,沿着米粉上留下的印痕,分别垂直纵横各划四条线。这样蒸出的糕,既是一整版,又可以掰成一条条、一块块。
我喜欢岳母焋糕。岳母焋的糕,用的是白糖加红糖,颜色像上海糕团店里的黄松糕,厚厚的松软适宜。而且岳母做的豆沙馅,是放糖用菜油反复炒熟的,特别是猪油丁夹沙馅,又甜又糯,非常好吃。焋糕的时候,岳母每焋好一个“木蒸”的糕,我们就拿到灶头上蒸,连续不断。每完成一版糕,本地人称为一帧糕。
前天晚上,儿媳送来好几帧糕。看到这些糕,仿佛又看到岳母的身影。
她正站在煤饼炉边反复油炒豆沙馅;她正坐在竹翘扁旁专注地“插糕粉”,米粉从筛子里纷纷落下;她正在用传统的黄铜小刀徒手划线;她正在安排我妻子在灶头边烧火;她正在揭开灶头上的锅盖,水蒸气瞬时在灶头间弥漫。
岳母的音容笑貌就在那水雾朦胧之中。
儿媳送来好几帧糕
上面三张图片剪辑于张堰好友建平兄的微信原图
金山农民画 焋糕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