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ji9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回忆我在解放区过的第一个春节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8年02月06号 13点 阅读 8542 评论4 点赞1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回忆在解放区过的第一个春节

   春节即将到来,我很自然地想起70年前,我在山东临沂北郊某村,过的第一个春节,也是通常所说的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是红色旅游区,歌舞剧<沂蒙颂>就是歌颂该地区民拥军,军民魚水情的故事,现将我的回忆:我在解放区过的第一个春节,供网友共享.

   1947年的春节,是我从“广东人民游击队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在解放区过的第一个春节。那时春节叫旧历年,我所在的部队是“东纵”直属队,对外叫文化连,人员大多数是妇女和“小鬼兵”,只有六七十人的小分队,住在山东省临沂市北郊一个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小村庄上,全村二十来户人家。这年春节就是在这个小村庄过的。现在回想起来,过得很特殊,很热闹,很有意义,一生难忘。在尔后的每逢春节,我都把它作为故事向家里人讲述一番。

  年初一这一天,天气晴朗,前两天下的一场罕见的大雪,还未溶化,村庄、田野、地面上笼罩着一片白茫茫的雪,寒风凛冽,村西边的那条河结成厚厚的冰层,人可以在上面行走。早晨部队安排在村中心的打谷场,也就是部队平时训练的操场上举行新年团拜,相互敬礼和祝愿,突然村干部带领二十余人来到场上,说是要向部队拜年,于是连长陈满很快把部队排成整整齐齐的队列,欢迎他们到来,村干部说:“向大家拜年,向你们拜年,向……”场上活跃起来,“祝你们多打胜仗,多殺敌人多缴枪!祝你们杀敌立功!”“祝你们多产粮食支援前方!祝你们……!”这些祝愿与当今的“健康长寿,万事如意”更鼓舞人心,增强志气,声音一浪高一浪,持续几十分钟,这时候儿童团、民兵班,妇救会也陆续来到场上,顿时全场沸腾起来了,自发地唱起《解放区的天》,并扭起了秧歌。这是解放区军民人人会唱会跳的拿手戏,可以和现代的摇滚乐,迪斯科相媲美,好听好看:“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嗦啦嗦啦哆啦哆”“嗦哆啦嗦咪来咪……”,大家唱呀跳呀,欢乐无穷,歌声、舞步声、笑声、锣鼓声,交织一起,在小村庄上空回荡。

   浓浓军民一家亲,起伏叠起,歌舞声渐渐平静的时候,人群中有人大声说:“到咱家吃年饭!”于是村民们纷纷响应,七嘴八舌地说“到俺家吃年饭!”“到咱家吃年饭!”并边说边将战士连拖带拽的往家拉,每家均在二至三人,好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抓的抓,躲的躲,场上乱而有序,吵杂声中清晰听到“到咱家吃年饭!到……”。这可把连长陈满、指导员郑锦弄得摸不着头脑发急了,赶快派通信员石仔向纵队领导报告,此时大多数人已被村民“抓”到各家各户去了。连长、指导员在取得上级许可并安排好值班哨所后才被请到村干部家里。我和叶仔是被王老大爷的儿子“抓去”的。我们到他家时,老大爷已在小院门口迎候,王李氏老大娘和媳妇正在做年饭,到他们家后才从老大爷的儿子口中得知,这次统一行动是村领导班子在取得村民同意后策划的。年饭很实在,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在坑上的小桌四周,桌上已摆了大红枣、花生果、小米粥、窝窝头、白馒头、韭菜饺,还有高粱煎饼卷大葱。大家端起热腾腾的小米粥,喝着小米粥,吃着饺子,边吃边喝谈家常,赞翻身解放。老大爷问叶仔:“今年几岁,家里还有啥人?”叶仔回答:“十五岁,家里没人了,爸爸妈妈都是生病没钱医治病死的……”老大爷的提问转向我,我结结巴巴地说:“比…比他小一岁,从小是放牛娃,母亲也是生病没……”这时老大娘眼眶红红的打断了我的话说:“不说这些,不说这些,大家喝……”并夹起饺子往我碗里放,老大爷也随即拿起高粱煎饼卷大葱向叶仔面前送说:“吃,吃……”全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大家吃,大家喝!”气氛又转为欢乐融融。此时老大爷又转向新话题说:“咱家祖辈三代人给河西村上的地主家当长工,吃不饱,穿不暖,是八路军解放咱,分到田地和房屋,吃饱穿暖,真不忘毛主席共产党……”此时,大爷的儿子和媳妇开口了,异口同声地说:“爹爹,说得对,翻身解放不忘毛主席共产党!”

   饭后走出老大爷家里,屋外已是太阳高照,村里的梧桐树上喜鹊在飞翔,发出吱吱咯咯的叫声,迎接春天的到来,迎接新的胜利。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2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2人点赞

本文作者

keji9

提供完善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