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8年02月03号 08点 阅读 10338 评论14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从丹霞峰下来后,虽然兴奋一阵子,但一看天气预报心又冷了下來。据黄山光明顶气象台一周预报,后面二天连续雨夹雪,要到下周才有雪,其中一天还是暴雪。
怎么办?这雨雪天外面阴冷潮湿,而宅在宾馆里又没意思,况且周未几天宾馆房价几乎要翻番,每舗从120涨到200元。再说我自带的粮草也维持不到下周,而山上任何食物都恶贵。下山回家吧。但!只是由于“暴雪”二字,弄得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怎么办?最后我居然想出第三条路,不走也不留,下黄山却仍留在黄山。
怎么说呢,太平索道下山就是太平县,现在已改为黄山市的黄山区。所以我说我下了黄山仍留在黄山。
我算了本账,住山下黄山区,一般标间就五十元,三天就省了四百五十元。上下索道一百三,来回中巴四十元,门票免的。下去单住宿三天就省了二百八十元。还有吃呢,我还能补充些干粮上山。最主要的是还好充分利用时间去周边转转。
于是决定下山。
.
.又走进了国画展览馆。
.
.这便是雾凇美景。
.
.留一张影是必须的。
.
.多看几眼,下山后万一有什么情况不上来了呢。
.
.下山路却向上走,十分钟便到太平索道上站丹霞站。
.
.倒是索道下站松谷站银装素裹。
.
第二天一早我决定去宏村。我已近三十年没去宏村了。宏村历来被誉为"画中的村庄"。是徽派建筑的代表。
宏村位于安徽省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公顷,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
.这些都是我以前来所没有的。
.这些都是我以前来所没有的。
.
.多熟悉的景色。是图片中?是梦中?是记忆中……
.
.呵!似曾相识我归来。
.
.今天阴沉的天气更突显出徽派建筑的古韵。
.
.这片水塘在村的南端,叫南湖。
.
.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
.粉牆黛瓦,古风犹存。我如进入了另一类的国画馆。
.
.家家牆脚边都有水沟,流的全是山上淌下的水。我们都市里的人吃水管里的自來水。他们就吃黄山的溪水。当年我还因此写了一篇“黄山的溪水”。
.
.古时人们称其为水圳。水圳沿途建有无数个小渠踏石,人们浣衣洗涤、浇花灌园都极为方便,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当年村民饮用、浣洗都在这水圳里,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水圳里的水为饮用之水,过了8点之后,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更为奇妙的是,这水圳的水位,无论天晴下雨,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总是低于小桥以下一点,不多不少,十分奇特。
.
. 原来宏村的祖先在建村前先兴修水利。
这是村北端浥溪河上拦河建的石坝,用石块砌成的十多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平时黄山的溪水由此被拦入村中条条水圳(又称牛肠)。山洪暴发时水却又全漫过石埧向下游掦长而去,不会危及村宅。我看后觉得它与都四川江堰有异曲同工之妙。
.
.黄山的溪水养育着宏村人。
.“牛肠”里的水清澈见底。
.
.二边“牛肠”更使宅弄显得很窄,像我这胖子就需侧身而过。
.
.村中央还有个大水塘叫月沼。
.
.月沼,当地老百姓称月塘,就是所谓"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便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这就是今天的月塘。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成为全国徽派建筑的最佳写生地。
.
.这一片断曾被作为徽派建筑特种邮票留存于世。
.
.当然更得留一张了。
.
.宏村的祖先姓汪。汪家先人是聪明的,也是卓有远见的人物。
.
.宏村真的与众不同,气宇轩昂。
.
.为什么要摄它?
二十多年前我来时就见它在牆角落里开着花。三十年后今又是,倍感亲切。与我想比,它是青春永驻呀!
.
.黄山的溪水被引进堂屋,还养着数尾金鱼,显得活泼生气。
.
.走出宅弄,游人如织,一派雨中情。
.
.
.
.中饭就吃这些,从这家吃到那家,还家家都用支付宝。也好算是古村新貌。
.
.回到南湖。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于是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
.
.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说明那时已有大批游客慕名来宏村一游。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这次让我从水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宏村。
下黄山,值!
.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