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舟子新放歌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不宜说得如此轻巧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7年12月03号 16点 阅读 10373 评论4 点赞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不宜说得如此轻巧

 

庄关通

 

    这两年,一篇题为《汉语的十大优势》的博文在网上甚受网友喜爱,转载的不少。我昨天在老小孩网站里又看到它了。网友高度热爱汉语,这非常令人欣慰。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当然首先要爱护它,学习它,用好它。这是责任,也是文化自信。

    不过,反复阅读这篇文章,我觉得文中有些说法是必须推敲的。

    该文说:汉语认字少,组字简单科学,字形达意,掌握1500个汉字后,就能达到不学而知、无师自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怎么叫“汉语认字少”?汉字有几万个(《汉语大字典》收五万六千左右),人们通常使用的也约有五千到八千个。这么多汉字,其“组字”成词、成句并不“简单”。有些独体字、会意字、形声字,学生是可以从字形上揣摩其含义,但见“字形”就能“达意”的,能有多少呢?

    “掌握1500个汉字后”就能“通”“通”“通”吗?一名高中生识了3500字,即使相当优秀,若不是“神童”,有几个敢宣称已“达到不学而知、无师自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境地?我在高中、师范教语文几十年,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不学而知”的三“通”学生。最近七八年,在义务辅导一些早已属“掌握1500个汉字后”的中学生时,我常见到他们作文中出现本不该出现的错别字,也常看到他们读不懂已作注释的文言短文。——美丽的汉语,并非轻轻松松就能学到手的。

    很多汉字,不是读得出它就算识了,往往须过几个层面才真正认识,因而我主张要下功夫去“识已识的汉字”。

    有本《常用字字谜小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9月第1),它里面有的字谜编制得很粗糙,编著者没注重让读者弄懂汉字里的部件。例如,谜面(1)披星戴月,(2)月亮挂在星星旁,谜底竟然都是“腥”。谜面“四张桌无人”,谜底竟是“罩”。肉月旁等同月字,网字头等同四字,这样的混淆不利于识字。

    有两个成语,一个是“鲁鱼亥豕”,一个是”舄乌虎帝”,两者的来由都见于古籍,说的是有些汉字形体相近,三写九写后,“鲁”成“鱼”,“亥”成“豕”;“舄”变“乌”,“虎”变“帝”,让人看不懂了。这两个成语在提醒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需要的态度是刻苦认真、一丝不苟。几万个汉字,就这么二十几种笔画,因而近形字势必很多,稍不留心,就可能读错、写错。例如:“亍”与“于”,“丌”与“兀”“已”与“巳”,“王”与“壬”,“天”与“夭”,“末”与“未”,“叼”与“叨”,“戊”与“戍”,“戌”与“戎”,“厍”与“库”,“甪”与“角”,“汩”与“汨”,“佳”与“隹”,等等。

    汉字,是我们的骄傲,有人说“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有人说“汉字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纽带”,有人说“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还有人说“每一个字似乎都是一个活化石”……这些话都会让我们更加热爱汉字,珍惜汉字。而正因为如此,我们学习和使用汉字,包括读和写,都应当刻苦,谨慎,扎实,不应该将这种学习看得太轻巧!

    这篇博文中,还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汉字是文字的高级形式”,英文是文字的低级形式我觉得如此表述并不科学。有位学者说得好:要评判一种文字的优劣,最主要的标准应该是它与所记录的语言的适应程度。这话不错,适者则存。

    文字是一种书写符号,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在于记录和传达语言,若以文字符号的表达方法分类,可分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要注意,有两个观点在语言学界是一致的:(1)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起源最早。汉字,基本上属表意文字(从另一角度看,也称“语素文字”)。(2)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文字都是表音文字,使用最为便利。英文,属表音文字。

 

(2017123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8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8人点赞

本文作者

老舟子新放歌

学而不厌,助人不倦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