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7年11月13号 20点 阅读 10376 评论15 点赞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月初添了新手机,这个星期又添了新的电子书阅读器。说“添”不说“换”,是因为旧的还能用,只是时间久了,反应慢了,不大灵光了。
侄子是电子产品的“业余专家”,购买都是请他操作的。我说我不喜欢拍照,摄影这一块无需太好;电子书,能流畅地下载、翻阅,就可以了。他替我京东、苏宁转了一大圈,挑选比较,跟我在微信里交换意见,最后选中的是小米手机里目前“配置最好”的型号,电子书则是Voyage版的。我当时犹豫了一下,为什么要“最好”呢?为什么非要Voyage版而不是普通版的呢?要知道普通版的价格便宜近一半呢!
侄子说:你一大半的时间都是摸着手机或电子书,他们是你们的好朋友,是你们朝夕相伴的亲人,闭眼不见睁眼就见的东西,难道不选“配置最好”的吗?这就像生活里对朋友的挑选和对亲人的期待呀!
醍醐灌顶。新朋友来了,拿在手里感觉就是不一样,更轻、更薄、更清晰,尤其开心的是灵敏,轻轻一触就有动作,简直是连着我大脑的神经,连着我小脑的手指,听指挥毫不打折。轻轻抚摸,满满幸福。
忽然就想起了我常常说到的“性价比”,这是购物的准绳。也就是物品的性能和价格的比例,当然是越高越好了。如果说到性价比,都是电子书,仅仅因为薄一点、轻一点、感觉好一点,就要多付近一倍的价钱,是有点不值得;换句话说,那一点“薄”和“轻”值不值得再多付那么多钱呢?从前的答案肯定是“不值”,但是现在的想法改变了。那就是对我们,尤其是对我们老人来说,还有比“性价比”更重要的东西,或者说,我们老人有特殊的“性价比”。
首先是喜欢。对喜欢的东西就会不计成本的大投入。因为你喜欢的东西,就会形成你的活法,提高这些东西的档次,就是提高你生活的档次,这是你幸福感的源泉,只要力所能及,再多的投资也不为多。年轻时,有工作,有事业,老了,还剩什么呢?孩子们都那么忙,常有鸡汤文算过,其实他们和我们的相处甚至只有几十天。 “玩物”不会丧志,“玩物”反能励志。把“物”玩好了,照现在的话说,才能有我们的存在感、获得感。再低的性价比,在我们的天平上也不一定低。只要涉及所爱,锦上添花,锦上添锦,都不为过呀!
其次,也许更重要。我们的“性价比”一定要把自己的年龄算进去、比进去,同样数目的钱到了我们这个时候已经大大贬值了。如果要买房子、要办大事不算,子女确实需要帮助也不算,那么对我们来说,七算八算、七抠八抠,因为性价比不值,而舍不得买这舍不得买那,实在是一件更亏老本的事!老人用钱的地方本来就不多,不是常听到“钱用不完”的感慨吗,这不是矫情,而是许多老人的现状。胃口小了,牙口差了,于是 “吃”这一块省了;腿脚硬了,膝盖损了,于是 “游”这一块也省了:而花钱的能力迟早也是会退化的。你恪守着“性价比”,可消耗的是宝贵的“老本”——时间。花钱也是“时不我待”呀,一位智者说,有钱当用,用在孩子身上快乐;变成了“遗产”给他们,要么不屑一顾,要不还会嫌少呢!每逢过节,我都会给毛豆“大大的红包”,还郑重宣布,以后你们每个人过生日,都由外公埋单!我不是富翁,没有“动产”和“不动产”,但我会把不多的钱用在刀刃上,千金买一笑,值!还有比“买亲情”更划算的吗!
“性价比”当然重要,谁都不是冤大头,伸着脖子去让商家砍;可是比“性价”更重要的却是抓紧有限的时间用金钱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包括你心爱的“物”,也包括你心仪的“人”。
我的新朋友——kindievoyage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